笔趣岛 > 金夕满月 > 第三节 周知事家请客

第三节 周知事家请客


  果然,大人们过来时,周知事邀请大家中午去他家吃饭,热情地邀请了朱组长,特意说明已经请过赵部长了。

  原来,李镇长与大夫人,还有金百业与金大娘,一大早上也来县城参加庙会,其实也是借着庙会大人们遇到各家熟人,新的一年里第一次见面,拱手作揖,相互道一声“给您拜年”或“新年好”,省却了一一登门拜年的麻烦,县内也没有同辈间上门拜年的习惯,都是晚辈上门给长辈拜年。

  李镇长一家人汇合,舅舅吕明东陪着各处走动,并谢绝周知事的邀请,他们平时也没有太深交情,没必要突然加深,说是先受吕明东邀请去他家吃饭,下午时李家就回龙山镇,所以李家兄妹中午前与金家兄妹分手,金家一行人去周知事家。

  周知事家午宴是一桌长辈,一桌晚辈,一桌女眷夫人们。

  未出阁的闺女们是不能与爷们同桌吃饭,她们可不是陪酒的小姐,而是尊贵地呆在内堂用餐。讨论周家小姐与潘家的婚事,含羞带臊地取笑、玩闹。

  潘五爷与儿子潘思荣当然在座,他两家现在可是亲家,互相吹捧,格外亲热。

  郑伯川与他的儿子郑克双也在座。县教育局本应该算是周知事的下属,但是郑伯川相对独立傲气,恃才傲物,并不看周知事的脸色行事,他是省里派下来的,只是要顾及场面上的和谐,才要给周知事拜年。郑克双年纪尚轻,与周知事家长子周瑾齐同学,都是十六岁。这两个小子渐渐亲近起潘思荣,真是学坏容易学好难。

  欧阳笙庭和他儿子欧阳羽也在座。欧阳笙庭也是县里的文化名流,在县教育局挂副职,任教于县第一高等小学,周知事算是他大上级,多年两人的交情维持得一直很好。上一任教育局长章光昭病重请辞时,周知事上报让欧阳笙庭接任,不想省里指派下郑伯川,空降到他头上,他心里实再不服,也不甘心,私里向周知事诉苦。他本人并没有继承家父的行业,而是读书科举出身,反而是他儿子欧阳羽继承了欧阳春记的染布店。欧阳羽中等身材,长像平和,干练却并不油腔滑调,没有他父亲的那种文质彬彬,却给人一种稳定踏实的手艺人感觉,在四大染业作坊中欧阳少东的口碑很好,他有二十三、四岁了,现在尚未娶亲,据说是本人要求上进,一心跟着爷爷学做生意,要先立业,打算晚一点儿成家。

  欧阳家不止来了父子俩,还有欧阳笙庭妹妹与李拱宸夫妇,欧阳家还真有晚婚的习俗,妹妹二十三岁才嫁人,李拱宸也已二十七了,去年刚搓和成亲。欧阳家与李镇长家倒是进了一层亲戚关系。

  当然,今天的贵客是赵部长与朱组长,这可是上面派下来组建来安县国民党总部,并为下一步县公署改为县人民政府做铺垫,周知事能不能继续在原位,改称周县长,那就看这次改制的配合程度,还有与上级的关系,和国民党内部的信任。所以他积极与赵部长与朱组长处理好关系。

  民国元年以来,县设团防总局,局董由县知事兼任,部分乡镇设有分局,团丁募本地人充任,经费自筹。民国六年,倪嗣冲的安武军一个大队到来安设防,团丁全部纳入安武军,并派一个中队驻古城镇。民国十五年,安武军解散。如今民国十六年,原团防总局已经撤消,如今县里没有武装力量保卫,赵部长与朱组此次不仅是要帮县里建立县国民党组织总部,还要重新建议由国民党控制的团防部局,现改为来安县人民自卫团。县公署将改为县国民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县武装将由县长兼任总团长,枪弹由上级发放,或分摊筹集。

  赵部长与朱组长并不是一路的人,如踩跷跷板,哪一头重,哪一头轻,必须拎得清,搞不好两头都是得罪不起。

  酒桌上不免提一些来安县的现状,周知事抱怨经费难筹,以前每年税收都是供应安武军的军粮军饷,县里并无节余;军阀在各乡镇又是抓壮丁,又是调关卡乱收费,如今县民都穷极了,拿不出钱粮来养军队。县公署更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如何组建县人民自卫团呢?

  赵部长是老军统出身,脑门上几道如刀刻般的川字纹,推说:“我此次来是帮助县里建设国民党总部,发展国民党员,并为建立县国民政府做准备,随时听从上面的指挥。关于招募与军饷的事应该由南京部分的朱组长负责。”这显然是小瞧朱组长年轻经历浅,故意为难他,周知事很快与赵部长站在同一条站线。

  郑伯川局长与各位交谈后,对朱组长甚为赞赏,他看朱组长虽然年轻,不像军人出身的莽夫,他表面非常谦和有礼,内里非常务实际,头脑清醒,说话不浮夸,却是行动力敏捷之人,从言行就能看出本人处事想得远。自李镇长寿宴后,他与朱组长前后见过几次,郑局长这些年在县里,见过大阵仗、大世面,心里暗想,朱组长这是扮猪吃老虎,赵部长也周知事没准要栽在这年轻人手里。他渐渐倾向于朱组长,言辞方面也多支持,表态时也站在朱组长一边,逐渐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朱组长却说:“今天是参加周知事家宴,在家里不谈官事,免得扫了各位夫人的兴致,我们饭后找一个谈公事的地方,可以坐下来再行商议。”他举杯向周夫人和各位家眷夫人致意,周夫人也很喜欢这么外表俊朗和气的年轻人。

  潘五爷与金百业不免又提起儿女亲事,场面变得喜庆起来,他二人因为周知事的关系,以后也牵连成为亲戚,相互敬酒,不免说此酒话。

  金大娘心里有些不高兴,以前她是有心让金正攀这门亲,金正娶能周知事的大女儿,她们是亲上加亲,周知事以后多帮着她家也是理所应当,她辉煌的图景就展现在眼前,以两家的势力,可以扩大粮店,变成粮行,足与泰兴号匹敌,将来由金正继承经营。她与妹妹周夫人也早就通过气的,周瑾淑是周少藩前夫人所生,两岁时亲娘就死了,后来续弦娶了余氏,周小姐不过是余氏的继女,最后竟然攀了潘五爷家的亲事,叫她心里如何不气呢。

  周夫人私下里向她解释:“周知事与滁县和上面的各层官员,都是要打点交际的,这些年,被搜刮了多少钱粮,又没少使潘家的钱,用他家的人,不与他家结亲家,这些人情,这些钱是怎么还呢?他要与潘家形成官民勾结,不方便做的事情就让潘家这个恶霸出面,才能弄到钱。潘家是当地的大地主,家里不差钱使,想要依附周知事的官威做靠山,作威作福,各取所需。”

  金大娘心想,他这是卖女儿,潘家的儿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周小姐这是往火坑里推。再一想,就算金正娶了他女儿,以周知事的为人,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所有好处都是留给他那两个儿子,

  金正要在县公署谋个差事,周知事那里口口声声答应好的,可就是一直不办,借口说金正还小,办事不能稳正牢靠,过两年再说。为此金大娘暗地里埋怨余氏,没能力吹枕旁风。

  周夫也知道姐姐这算盘打得也忒精明了,却说:“金老板每年和县公署各处的粮食生意,公粮的买卖,但凡能揽给金老板的生意,都给了你们家了,哪里有不偏心你们家的理呢?金正是自己人,要用自己人时必然让他上,但他必须稳当嘴严。这衙门里的事儿,门道不是你想得简单。金正好好帮着金老板一起做粮食买卖多好,有周知事在的一天,怕好处少了你家的?只要肯做,必然有差使到你的时候。”

  金大娘也明白,周知事当这几年官,金家从县里收粮与销粮上没少赚,都是金百业粮店帮着周转,这县城金百业粮店的分号是专为官粮而开的,平时铺面销售的米面不过是个零头。这内外勾结,周知事从中赚大头,金百业自然也落了不少好处。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呀!

  周夫人道:“我们也不是吃独食的主,有好处自然是往亲姐姐家里拢,还能偏帮外人么?”

  金大娘想,就算周知事吃偏食,她们也没折。金正的婚事这如玉算盘落空了,只能另做打算。

  但还有两个待嫁女儿金夕与小满,妹妹余氏可不能不帮忙。纵观龙山镇能看上眼的没几户,合适的也就李镇长家的李致,如果进行顺利,金夕嫁进镇长家做儿媳妇也不错,但李镇长不是简单的人,一直没上门提亲,女方家长是不好先开口。还有满月这丫头没定人家呢,这必须嫁个门第超过李镇长家大女婿和二女婿,金大娘这是与大夫人争脸面。没有比女朋友更危险的生物,表面上亲热如同姐妹,私下却是竞争对手,不压于死敌。

  余氏笑着说:“你放心,满月是我亲侄女,又是爹娘一手带大的,我的侄女绝对不会说与潘思荣那种混蛋。她各方面可比周瑾淑要强,我与周知事一定帮她选户好人家,因为一直没有看得上的,所以没跟你提。”当然小满找户好人家,大家是亲戚,自然对周夫人是有好处的,或许还能攀一门对周知事仕途有益的亲,也能为周家出些力,何乐而不为呢。

  周家小姐并不是潘思荣挑剔的那样,她长得不丑,个子高挑,不胖,所以才显得孤高而非圆润;脸面有些长,颧骨有些高才显得面无四两肉;下巴有点儿尖,拉伸下颚线才显得不符合鹅蛋脸型的标准;皮肤有些黝黑,遗传自周知事显得不够弱柳扶风。端庄有余,略显得老气,称不上标志,但也是中等。

  如果按小满定的标准,周家小姐算是美人。她拉着叫周姐姐:“你别转身,背后站着人呢!”

  如果按金夕的眼光,周家小姐也就凑合能嫁出去。她矫情地说:“这件衣服真好看,哪里做的?”

  如果按潘思荣的想法,自己虽不敢说貌比潘安,也不求娶个嫦娥,但也要捡个漂亮的,周小姐只能算及格。潘思荣干巴巴地问:“让你别转身,你还转,怎么不听话呢?你会什么?”

  木讷的周小姐答不上来,心想,“要嫁人的姑娘并不需要会什么,只要有能干的爹,自然能嫁得好人家。”

  按众人看,潘思荣虽然坏水,但相貌其实不错,阔脸大耳,又高又壮,与瘦高的周小姐挺般配,一个流气好动好说,一个似木头人一样安静。

  ;


  (https://www.daowx.cc/bqge62130/322088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