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感悟1

感悟1


  1、读《论语》,学商道,感受良多

  1、国贸班孙国军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势力,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孔子致力于教书育人,直到鲁哀公16年病逝,享年73岁。

  之后,孔子所创的儒家经典流传于世,成为了中国封建时期历代帝王所统治江山的必用之道,被认同,被流传,被传播,被研究,被学习,被教导,影响深远。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有幸学习孔夫子的思想,看过孔老先生的内涵之作,感悟到了很多东西。曾经有些人认为,孔夫子的思想这些都是些过时的东西,不适合当今的青少年学习。这种思想毫无疑问的错误的。《论语》的经典,里面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当今的中国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失去了接受儒家教育的机会。而我们这一代,有幸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能学到各种经典文化,这些经典文化影响着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做生活!

  从《论语》中,我学到了很多,感受良多。至今记忆犹新的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经典的思想到现在还影响着我。我在生活,学习,做人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个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做人的人,孔子的思想时常影响着我。“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吸收他人好的地方,杜绝他人不好的地方。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经常影响着我学习,我经常会记着这句话,反复的看书,学习不就是这样吗,一遍又一遍的学习,会发现原来的不足之处,会学习到新的地方,每次学习我都会领悟到不同的东西。更深更深,渐渐的,我的道德,修养,文化慢慢提升,学习古人的文化、思想,对现代人总是有帮助的。

  在进入中侨学院就读的时候,作为经济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我,有幸学到了商道这门非常可以提高修养的学科。在暑假的几个月,因为高考的关系,从紧张的学习状态变成散漫的悠闲状态,渐渐的忘记了自己所奋斗的目标,但是进了中侨之后,学习到了这门课程,突然醒悟到了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我们必须为之付出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通过这门课程,渐渐学到了更多,更深,更丰富的知识。

  2、国商2班蔡欣铭11号: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这是一种谦虚、严谨、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对于方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补充新的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巩固以前学的内容,这样才不会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丢弃了过去的知识,知识是需要累计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反复去看,长期这样学习的话,知识就会吸取透彻并且不会忘记,能帮助我们不断地与遗忘作斗争。再此同时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认为学习就应该多问多练,要”不耻下问”。应当诚实面对自己,不懂就不懂,不能装懂,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三思而后行”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在我们以后未来的道路上,有太多的选择题需要我们去面对,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三思而后行,可以让我们少一些后悔,多一些勇敢。

  我认为读《论语》,学商道,对于我们非常有帮助,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捷径,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步成长。学习更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我们必须要慢慢累积才可以,也告诫了我们应该做一个君子,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品德是会对未来有所影响的。更告诫了我们以后踏上工作之路时,需要学会多听,多看,少说多做,要学会掌握分寸,否则就会过犹不及,一个人如果说话中少了一些指责、抱怨,行为中少一些后悔的经验,成功也就在其中了。

  3、林方仕22国商2班读论语,能让我修身养性,能让我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过论语的一些话,那时候我感觉很深奥。到了初中我开始有点接触论语,但老师说的并不很全面。到了高中虽然高考有考论语,我拼命的读懂它,但是我只能理解表面意思,并不能像老师说的读懂一本书的灵魂。到了中侨,我本以为结束了,语文的典籍,以后也不会在碰到像论语这样的书籍了。认为今后将开始经济的征途,而且学论语这样的书籍也是没用的。但是我错了。论语依旧在学,增加了新活力,那就是“商道”!在经济系的框架下,在国商的专业中,合社会的实践中我明白了,论语还有有用的。起初开这门课我并不看好它能带给我多少收益,能让我综合能力提高多少!但在后来我承认我的想法是错的!论语对我们今生还是有很多帮助的,尤其当我理解论语中每句话的灵魂,我感觉到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说实话,当我自相矛盾之时,我本想休息下,但是脑海中会突然想起论语中的某些话语,能让我感觉有种“上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不在那么迷茫!读论语,我认为不如品味论语,品味我认为才有论语的博大精深的韵味,古典书籍,往往大家只能体会到表面的意思,并不能体会到史籍的作者的内心深处。刚才说到给论语注入新活力,我想就是学商道。商之道也!我认为论语是它的精华,而给论语注入商的活力,就仿佛论语在现代的金融的体系中给人的不是理论而是真实感,就像死马变活马似的,浅意识,能在商业活动中,把论语精华给发挥出来了,让经商更有韵味!虽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我真的学到了商道的精华,我相信能在今后更近一步去,实现我的梦想!

  4、國際貿易,汪谷雨:去年,刚刚来到中侨学院的我,在得知我们学校所开设的商道课,学的是《论语》之后,竟有点喜不自胜。因为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每节课都要跟我们讲一则论语故事,一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古文修养,二则是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商道课上,老师一点一点的跟我们讲《论语》,颜渊,子路,公西华??????这些人的故事充斥了我们整个商道课。

  在商道课上,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学做人。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学习这些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优点。而发现别人的短处和缺点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以人为镜,不要再次犯错。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们知道了要勤奋学习,也要有进取心。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知道了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一是智慧,二是仁心,三是勇气。

  ??????这样的感悟还有很多很多。

  可是在这么多的感悟中,给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些孔子的名言,每天在耳畔响起,就会更加的激励我学习。

  读到大学,空闲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我们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后我们需要严加管束自己。很多的同学,读到大学之后,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就开始没日没夜的打游戏,自己的课业推到一边不去管。这样做是不好的,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家长的钱和一片苦心。在商道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另外一种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就是孔子颜回的这种学习的态度。勤奋刻苦,一直钻研,这也是我很欣赏并且努力学习的。

  一学期的商道课就这么结束了,我们收获的是满满的,对人生,对学习,对处事的感悟!

  5、国商2班10号金秋璐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每一次上商道课,老师都会在课上讲“论语”。一开始我会觉得商道和论语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每次都要讲论语呢?但是上到现在我觉得学习商道其实就是在学习做事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向来以礼自居,以德待人。几千年来,中国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讲究礼义廉耻,都遵循着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我觉得在商道课上,老师讲的不仅是课本里的知识,还教我们许多社会上的知识。

  其实我觉得经商也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商道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在商场上大家都想赢,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正念、利他、积德。只要你方向正确了,名利自然而然也会来。

  做生意的目的不应该是赚钱,而是获得人心,如果你能赢得他们的信任,那么生意自然而然也会进来。如果你有钱,那一定会有人跟随你,但是他们跟随的只是你的钱,可是如果你有人格魅力,那么大家跟随的就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钱。大家是因为你这个人才会跟你合作,大家互赢互利,才会财源广进。

  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也看过太多觉得不公平的事情,有太多的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但是他们或许赢得了利益,却也失去了人心。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有原则,任何事情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这门课教会了我很多,也让我明白了有些原则是不能破坏的,在商场上更应该如此。

  6、国贸班,王计尧:商道,我本以为这门课是教我们商业中的道理,从商之道。事实上,商道教会我的不只是从商之道,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首先,从“商”这个字出发,其里有个“立”字,何为立?站稳脚跟是也,那么因为什么站稳呢?“商”里还有个“人”字,也就是说因为人才站稳的,为什么因为人站稳呢?继续看,“商”里还有个“口”字。我们经常说众口铄金,也就是说这商人靠人的口碑才能站稳脚跟,而不是一个人就可以,需要很多的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出商人的本质应该是通过众人的口碑来建立一个信誉度、忠诚度,来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的这样一类人。学习做人,这是我通过读《论语》,学商道,获得的第一个感悟。

  《论语》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对我感触比较深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学习这些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优点。而发现别人的短处和缺点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以人为镜,不要再次犯错。而现在有部分人,专门看别人的缺点,嘲笑别人的缺点,却没有想过,他们的这种行为你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无知。他们不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更不会反省自己的缺点。《论语》是教的是做人的道理,这句话,我认为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才会不断完善自己,改正自己的短处。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慢慢的,我们会变得成熟,变得完美。

  《论语》告诫我们要做个君子,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品德,对未来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学商道,让我重新学习了《论语》,重新领悟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内涵,它教会了如何做人,做人之道。学会做人,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君子,做一个能站稳脚跟的商人。

  7、金点点《论语》是什么?它是孔子的一本语录。2500多年前,孔子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后进行汇集编纂,就成为《论语》。《论语》告诉大家的都是简短的、朴素的语句,它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老夫子正是以此态度来教育他的学生,来影响他的弟子。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社会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对人类的进步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如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标榜自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代大商孟洛川,全靠师傅送给他的一部《论语》让他悟出经商的道理后,才成为赫赫有名的商人。可见《论语》在几千年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有识之士,也端起这部宝典,有的开办“国学”班、有的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演……古为今用,将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将建成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虽然论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孔夫子的一些“理论”可以运用与现在的生活中。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遇到挫折和教训的时候,读读《论语》会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与周围的人相处不好的时候,读读《论语》会告诉我们怎样去处理这些关系。

  《论语》中的许多的语录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语录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去发现和学习身边的朋友的长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知者无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告诉我们智慧的人没有疑惑(智慧的人,我理解成会独立思考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爱思考,所以就没有神马疑惑了);仁爱的人没有忧愁(仁爱的人,我理解为乐于助人的人。因为他们从助人为乐中享受到了快乐,所以也就没有忧愁了);勇敢的人没有畏惧(这个显而易见,只要勇敢,就什么也不怕了)。

  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我在整本论语中,记得最劳的一句话。它寓意着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学习,交朋友和宽厚待人。人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良好品质:爱学习,好结交朋友,待人宽厚。“学而时习之”,不要把学习看作精神负担.“学”与“习”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学习过程。“学”指从别人身上知晓做事做人的知识;“习”乃指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有朋友自远方来做客,这是一件好事,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应该养成结交朋友的良好习惯。待人要宽厚,别人在不知情,不自觉的情况下做了冒犯自己的事情,说了得罪自己的话,不要生别人的气.。“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知”可以有两个含义:1,知晓,知道,知情;2,通“智”,聪明的意思。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别人由于无知,说了得罪你的话,做了得罪你的事,你应该宽恕别人。学习,交友和宽厚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一个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一辈子就需要别人照顾,对社会,对别人没有好处,这是不道德的。学习是一个人使自己能够对别人,对社会有益。一个人通过学习而具备了对别人,对社会有好处的能力了,这还不行,还需要交结朋友和待人宽厚的美德,否则,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会用来造福于别人和社会。所以学习,交友和宽厚三个美德都具备的人才是具有美德的完全的人。一个人能够结交朋友,前提条件是自己对别人有益处,要做到自己对别人有益处,前提条件是待人宽厚。一个人如果待人宽厚,对别人有益处,那么他就自然而然结交到许多朋友,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使自己可以不断学习。所以,学习,交朋友和宽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孔夫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语录,也对我们和他人交往有着重要的启示。现在的人,都喜欢碰到摩擦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其他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没有错的。如果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先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过错,那样就能少与周围的人吵架了。而每天都反省自己,对你自身也有着好处。在工作上,可以让你不用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你离成功就又进了一步。

  《论语》给了我6点有用的东西:1增加文学修养.2了解中华经典。3提高自身素质。4约束自身言行5知道历史典故。6提高自身能力所以说,学好《论语》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今后的生活中要谨记着《论语》里的一些典故和道理。这样就能使自己走向成功,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欢乐。

  8、国商一班陆翔通过这半个学期的读《论语》,学商道。使我了解了许多以前并不放在心上的东西和为人处事的方法与道理。孔子遇事的态度,与其遇事的解决方法是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孔子为人处事的这种圆滑机变,乐观豁达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这就好比是方与圆。“方”既是做事要有原则,要循规蹈矩,不能越于法律、以身试法。那下场肯定是会令你懊悔一生的。这里所说的为人要方就是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有自己的底线,又原则。就好比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样。譬如说你毕业后当了会计,老板叫你帮他偷税漏税逃税,你知道这是犯法的就不该帮他去做这档子事,不然出了事,你也是二号嫌疑人、共犯,判起刑来也轻不了多少。之后罚款啊什么的,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得背上“劳改犯”的罪名,出来后还得被村里人指指点点、那心情该是怎样一番滋味丫!因此,宁愿放弃眼前的小利益,也不能违背原则和道德底线。

  当然,为人处事光是靠原则也是不行滴,为人太死板,说一不二;做事太遵行传统,按步就搬、这样的人也注定是将被社会所遗弃的。想想看,有多少人会愿意跟那些慢条斯理,正儿八经,整天摆这个臭脸、面无表情的人呆在一起啊?有是有例外的,要么就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搭理几句,要么就是所谓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了开导这部分人,使他们的思想健全起来。所以说处事要“圆”、圆既是圆滑,机变。就像是一群人分成两车去热带雨林旅游时要经过一条泥泞的,坑坑洼洼的小路,车子十分颠簸。旅客们开始不耐烦起来,一车上的导游A说“请大家系好安全带,这段路比较颠簸会持续5分钟。”;而另一车上的导游B却说“这是我们著名的肚皮舞大道,请大家细细品味这仅有的五分钟!”、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B车上的旅客心情比较舒畅。这就是所谓的处事要圆滑,机变。对待什么样的人和事就要有什么样不同的解决方法。你知道这人死板,你就得照他的方式去迎合他,那他便觉得你们是一路人,慢慢的便会向你打开心扉,而你也可以慢慢改变他;如果你遇到的是个滑头滑脑,鬼点子特多的人,那你就要小心了,跟他开开玩笑是可以,但真的要是教唆你一起行动的话,你得深思熟虑一下后果,再决定参加与否。也就是说在“圆”的基础上你要考虑一下是否触犯了你得“方”,那么便万无一失了。

  所以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懂得了为人处事要方圆结合,刚柔并济的道理。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化方为圆,化圆为方”、那么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的更好,更远……

  9、国贸1班陈佳丽孔子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教师的吧.生活在大集体里,教师与教师及师生之间,很多时候在孩子们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如教解方程时学生的解法比我想到的还要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应是常读常新的.我想,我只要记住其中哪怕是一句话,并依言而行,就足够受用一生的了.商道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教会我们怎样为人处事,积极向上的源泉。在生活中或许你的善意会被人误解。当你坚持你的道德原则,履行你的道德规范义务时候,却得不到别人的鼓励与支持。愚者会选择抱怨生活不公平,没有正义感不敢也不愿意继续坚持弘扬传统美德,看见不文明的行为视而不见,而智者会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真正做一个文明行为的使者,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我就是这样想的,我今后也会这么去做。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遇到这种经历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听了老师的讲座,真的使我了解到许多人生的真谛。我们的心中也有了很明确的答案--我会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为人处事。

  我们不但要继续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道德原则,更要以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共同维护社会正义道德,争做道德良好,品质高尚的社会文明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被人误解,也不要介意。

  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个人而言,让我再次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靠我们每个人去维护去创造。我在老师的讲座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激励我要成长,更懂得怎样做人做事。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争做社会中有道德的人。以自己的行动来弘扬道德。

  商道课中,老师对论语的解读,揭示出的真谛,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时刻激励我在莫愁职校,以至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定要做一个厚德、明理的人。

  10、国商1班骆虹首先,我要感谢教授这门商道课程的何老师,是您,让我有了如此之深的体会;是您,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在一个学期的商道课程学习中,老师让我们读《论语》,我清楚的记得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有些纳闷,学商道为什么要读《论语》呢?商道商道,不应该是经商之道么?一个好的人品和聪明的头脑足矣,包括全部了。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最后我了解到,因为《论语》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哲学及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对于将来要在商业场上打拼的我们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之后,在每次上课的过程中我都会把老师讲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记住,比如:“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只要看一遍便可烂熟于心,可是真正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真的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每个人做事都会有不足之处,那就要不断进行自己反省来弥补。我认为,只有自己进行思考以后,才会真正认识到不足的存在,而且会主动要求上进。如果能达到天天反省、日日反省的境界,那这个人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因为他拥有着愿意去面对自己不足的能力,挑战不足、克服不足。

  又比如“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现在的社会,很难再有像孔子那样伟大的人,但仍有千千万万个向孔子学习的人!这五个字就是孔子在他众多弟子心目中的形象——平易温和,为人善良,谦虚恭敬,生活俭朴,处世礼让。孔子成为各国君主的座上宾,是凭借了他的美德和人格魅力。由此,温、良、恭、俭、让就成了千百年来我们读书人一个可供衡量的、为人处世的标杆。今天,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都要求,“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我认为,温、良、恭、俭、让就是健全人格的具体化,也是我们可以每天开始做的。

  我记得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养心在于静,养生在于动”。前者为心理养生,就是指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后者则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锻炼以增强更好的体质基础。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互相依靠的。在这句话的同时也另我想到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的,无论修身还是学习都需要静,因为在安静的氛围下,人的心也很平静,这样一来对思考的进行是相当有利的。

  还有许许多多例子刻在我的心里,我知道,这些例子想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要不断完善、不断修正自己的德行,只有提高了德行才能更好的完成其他事情。对于现在处于学生的我们而言,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基础,然而排首位的“德”的重要性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若就在职场上拼搏的人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品行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因为只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君子”去打交道,不是么?

  我理解了老师所说,也懂得了很多。其中包括为人的谦虚、谨慎、自律、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三思而后行等等。我们所学《论语》之中的道理将伴随我们受用。

  11、国商2班叶佳灵14:商道这一门课程第一次踏入了我的学习旅程,对于它有一种浓厚的兴趣,这一课程讲述的是古代思想道德崇高至上的人物---孔子。课程围绕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的做人的思想及处事方式的道理,他们的思想道德在现代的社会已成了世界人们追求的处事目标。孔子留下的一切已成为了我们中华人民最为骄傲的思想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孔子的思想是必需的,在这人生的扭转点灌溉他的思想引导我们正确的面对一切,重新明确自己的陋习并加以改正这将是人生新的一个起点,从而不让现代社会中的坏习惯干扰到自己并不会轻易地感染他们的习惯,从中也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你不犯人,人又怎么会犯你。孔子的思想都是进在人心的,而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向往与追求,因此也不需要人与人的挑剔,只要你想接受你也能学得这种让人尊敬的思想道德。孔子思想中最让我牢记的两点其一是“吾日三省吾身”这一句告诉我们每天将完结时都要想想一天之中有何是我们做错的,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如果是对他人的不仁慈那就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他人赔礼道歉取得他人的原谅。只有人与人的相互体谅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这一点也印证了现在社会的“和谐”一词。其二是“三思而后行”这也是常人做事必备的思想理念,急切的做事情不经思考,往往事情就因此而失败,不经过思考哪能分析事与事的铺垫从而造成后果,成功与失败人们当然会选择成功,但不付出努力与思考哪来的成就,世上那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这一门课程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品行的修养所以我喜欢商道,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的有文化水准,也能让人看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中国。

  12、国商二6号徐周华《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一生勤奋好学,贡献卓著。他一生研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学说。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生涯是从22岁“设学于闾里”开始的,他以革新的精神创办了私学,其行教逾越半个世纪,即使在为官的几年里和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14年中,也从未停止收徒授业。他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衷和执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孔子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启发式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强调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与行结合,将获得知识和增长才干结合起来。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其目的就是要融入社会不断历练自己的能力,我们获取知识的捷径不止限于书本,更多的来源于社会,当今社会缺乏的就是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才。现在找工作不会只取决于一张文凭,还要结合你的社会实践经验。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是很受用的,他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能引领我们踏上正常的人生轨道。我们每个大学生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再来就是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要学得扎实,要学的精。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们就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上作出成绩,留下灿烂的一笔。

  孔子是我最崇拜的一位古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人们对孔子的崇拜更是无处不在:“孔府家酒”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中档白酒;“孔门豆腐”、“诗礼银杏”是所有到曲阜旅游的人必须一尝为快的名吃;“阙里宾舍”是曲阜市最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四星级宾馆,而曲阜市与孔子名字相关的酒店更多达76家。由此可见,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学习了商道这门课程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我相信这些会是我一身受用。孔子是我终身的偶像,我相信孔子的思想会引领我走向成功的道路。

  13、国贸曹佳超《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言行的书,儒学又是影响中国文化很深的一个学派。而它的代表人物“孔圣人”的言行自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商道不言而喻就是行商之道,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之所以有人能在商业帝国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很大原因是人们认可他的知识,而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人们更加认可他的为人。

  《论语》告诉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最基本道理,“五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为人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得失,做到了什么,而什么又是不足的,需要弥补的。每天不断的完善自己。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殊不知,活到老更应省到老。放之于商道之中,作为一个在商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更应该要明白这个言之简单行之不易的道理。规划好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才是走下去,走远的必要条件。又有如“三思而后行”,在做一件事之前要考虑到他的方方面面。但一个人每天所经历的事何其多,怎样全面的做到“三思后行”呢?化简单了说,在面临重大事件或决策时,是有绝对的必要三思的。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决定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记得高中时我曾参观过少管所,那里的孩子那个不是因为一时冲动没有考虑清楚而成“恨”的,虽然国家并没有完全抹杀他们的希望,但毕竟这是一块很难抹去的污点了。可见“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个人更无论一个商人的重要性。

  这两个“三”是我对论语与商道两者关系中体会最深的,一个人的成功包括了方方面面,而自身的素质修养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如此的重要,两年后的我们将要面对求职的压力,而面试就是必过的一关,面试除了检验专业能力外,我们的素质与修养给人的第一印象时最深刻的,试问有哪家公司愿意接受一个素质低下,脏话连篇,常常与同事闹矛盾的员工呢总而言之,想提高素质不容易,但有一条捷径就是好好的学论语,学习其中各个深刻的道理,不求每条都能做到,只求能把其中的一两条真正地联系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去,有很多同学都想过将来毕业以后要创业,而在这之前,不妨好好静下心来。学习孔子的思想,论语或多或少能让我们在这条曲折而艰辛的道路上走的顺畅一点。

  论语与商道时密不可分的,我想商道课之所以选择教论语正是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重要性。

  14、国商《一》班13号唐妍俊:在商道课上,认真,平静读了论语后,给我的感触颇多。有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学习之道等等。其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学习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4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论语》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骄傲,身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借鉴古人的学习之道,有时会比现在的高科技更有用。我想,我只要记住其中哪怕是一句话,并依言而行,就足够受用一生的了。

  15、国商一严晓峰:孔子的思想体系从何而来?很简单,他是从人身上学到的。可是,他是简单的学吗?他是综合感悟,最后形成自己的体系。可见,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法无定法,师也未必有常师。

  你需要向不同的人去学习东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走在一起,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怎么跟他学呢?无非见到好的东西就跟他学,见到不好的东西就在心中警戒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样的错误。

  向书本学,不如向人世学。如果有这样一种学的悟性,处处皆可学。子贡问孔子:孔圉这个人为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说,这个人聪敏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的谥号叫"文"。

  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学,甚至乐意向比自己差的人去请教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

  这种态度后来被孔子的学生曾子进一步表达过。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什么意思呢?曾子说,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他自己是很有学问的,还向学问少的人去虚心求教;一个人生命中是有格局的,但是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自己本来已经是很充实的了,但是他看起来却是虚怀若谷;一个人保持一种谦逊的、空灵的、虚静的、安闲的状态,就算有人冒犯他,他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越是剑拔弩张,凌厉过人,是不是越容易受到冒犯?只有一个宁静的人,才可以做到"犯而不校(较)"。这样好学而又虚心、充实而又宁静的状态,是曾子羡慕的境界。历代《论语》注者都说曾子所说的这个朋友是指颜回。颜回就是一直能够这样做的人。

  在这两段话里,都牵扯到一个概念,就是"不耻下问"。其实,什么是"下"呢?我们不去说知识、地位、阶层,简单的"高"与"下"就是年龄,比如说大人就一定有资格、有权力训诫小孩子吗?孩子的视点难道不能够给我们提供另一个坐标吗?在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个逻辑起点,未必要叫"高下",不过是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换一种思考的方式。

  1975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过一次盛大的聚会,有很多媒体来采访。其中一个问到这些获奖者的问题是:你们这些杰出的人物,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结果大家认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什么呢?是幼儿园。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450.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