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金夕满月 > 第四节 白桑果树

第四节 白桑果树


  金家全家陪着三位客人,热闹地吃过午饭,大家饭后又吃西瓜,聊会儿天,年轻的孩子不愿意在长辈面前拘着,金夕便提议,由小满带大家去看那棵结白色桑果的桑树。

  孩子们以这棵白桑葚为奇树,至少整个龙山镇,只发现金家段的河谷上有这么一棵,物以稀为贵,而这棵树离金家又是这么近,理所当然是属于金家的独一无二的宝贝,可以耀人。

  白桑果树是小满无意间发现,她常常一个人在树林里闲逛,总能发现一些奇思妙想的事情。小满在家里吃饭桌上提起,却没人感兴趣,却被金夕暗记下,今天想起这个由头,几个人也就当作新鲜事情,要一起去瞅瞅。

  这白色桑果没熟时与其他桑树无异,碎花落尽,就结出青硬的小果实,果绿如叶,麻麻赖赖,与普通桑树一般无二,可是一旦成熟起来,碧绿麻赖的果子就突然膨大许多,颜色变成奶白色。白桑果还比一般紫桑果甜,不知是否心理作粜,甚至自始至终一点儿酸味都没有,至少普通桑葚是红到成熟的紫红,中间有酸甜的时期,白桑葚跳过这个阶段,显得格外香甜。

  普通桑树的果实都是逐渐变红,最后变为紫红算成熟。红透了的紫桑葚摘取食用时,会沾脏手指,沾在牙齿上,令嘴唇发紫,只有乡下孩子才会任意去吃。秀秀嫌弃脏,从来不吃;金夕文雅,每年也很少吃桑葚;小满斯文,也不会像小时那样和男孩们一起淘气。

  六个人此时正站到树下,品尝早熟的几颗奶白色的果实,秀秀用手绢捂着嘴,作势咳了一下,摇摇头。然后指着几只往树上爬的蚂蚁,高声说:“唉呀,还吃,恶心死啦,都是蚂蚁吃过剩下的。”

  金夕接过李致帮她挑的一颗大果,擒在手中,只看不吃,听言递给了金正。

  金正笑着直接放进嘴里,说:“摘下来,一会儿用水洗了再给你们吃。”

  李致最爱危言耸听,吓唬别人,他说:“我在滁县读书时听人说,吃桑果眼睛里会爬出蛇,那里桑葚是没人吃的,任鸟虫去吃。”促狭地看小满毫不犹豫地摘一颗放进嘴里。

  这一句对小满颇有威慑力,她脸色难看,难以下咽。蛇是她的大敌,连提都提不得,她胃里有些难受,像中毒一般,嘴唇翕动,恨不能将刚刚吃进去的吐出来。

  金夕瞅了小满的表情,阻止李致继续提蛇,她也不愿听让人毛骨悚然的蛇。她看到桑树杆上正在爬升的蚂蚁,三三两两,茫无秩序,若有所思地说:“你懂什么,我娘说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难道要下雨么?”她张首向绿荫外的蓝天,眺望一下。

  李致也嬉笑着,随她的目光向蓝天眺望,他故意要拿小满取笑,同时也讨金夕的好。他趁小满不注意,悄悄从地下一棵高大的绿色植物下,摘了一颗绿色的果子,轻轻抹在小满背后的头发上,向人夹了夹眼,博大伙儿一笑。

  小满却毫不知情,却又感觉不对劲,扭头真瞅李致的表情,一定又捉弄自己,拿她取笑,心里懊恼。

  小满装作不引人注意,不动声色地转一圈,检查自己周身,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她每回都这样,朱世永有些不忍,笑意深及眼底,宠爱着走过去,帮她将头上的绿色的小苍耳取下来,举给满脸惊愕的小满看,随手扔在地上。

  小满又羞又愤,她没把昨天的不快的事想起了,本来不想搭理李致,今天李家兄妹来金家作客,她更是不能小家子气去作对。

  李致却总想借机捉弄她,来引众人发笑,没事找茬,把她的反应当做有趣的道具。小满觉得李致这样看轻自己,十分愤怒,金夕却是袖手旁观,金正与秀秀一副事不关己地看笑话。她们几个是自小一起长大,玩笑啊,恶作剧呀,图个小乐也就罢了。但是,小满特别介意朱世永在场,怕他见她的同窗和自家兄妹们这么捉弄,也会看轻自己。不自觉间,小满的脸红艳艳的,煞是好看。

  李致见到使小满窘迫的谜底,这么快就被解开,不好玩啦,就假装正经地解说道:“我不是说你啊,你头上钉的不过是苍耳,这可是一味中药。”他前面一句只是让步,引出后面的话:“在过去,头上插草标的姑娘,是在集市上卖的,有钱人家买回去做——丫鬟。哈哈——”

  他笑得不怀好意,故意在丫鬟两个字上停一下,别有含意。这个玩笑太过分了,小满真格要动气,连耳朵都变红了。

  朱世永惊喜地问:“真的可以吗?我想买。”然后转过头,笑着看向小满说:“我买回去不做丫鬟,做媳妇儿可以吗?”他意在为小满解围,却令她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李致来劲了,打趣:“难道你要买小满做小妾吗?”

  语气里故作惊讶,在那里一唱一合。小满肺都飞炸了。

  金正见拿他妹妹开玩笑,越说越过份,马上挡在李致与小满之间,打圆场说:“胡说八道,现在又不是大清朝,哪里还允许卖人,国民政府哪还允许娶小妾?连我们县上印守堂每个逢集日都宣讲新婚姻条令,你别听李致瞎说。”

  李致一脸嫌弃金正一脸肤浅,只看表面,没见过真正的世态人情:“你哪能知道什么,别人娶小妾也不会告诉你。上次见过的同学潘思荣,娶周知事家的周大小姐的那个小子,他家就养姨娘,他父亲和他都有姨太太。”

  朱世永没看李致,而是仔细观察小满,变了几次的脸色,进一步说:“我们朱家,自太爷起就不允许娶姨娘,朱家子孙必须是一夫一妻,比国民政府的婚姻条令实行的还要早。”试探地说:“要娶回去必须是做正牌少奶奶,只允许娶一个媳妇。”

  这话像是帮小满,又像是与李致一起拿她取笑,令她面红耳赤,隐隐地要发作。真恨不得羞愤地转身就走。

  金正抢先一步为妹妹解围,对他们正色说:“你们说什么呢?竟然敢拿我家金二小姐开玩笑,再说小满可真要生气啦!小满要生气是连我和金夕都很怕。”这么一说,小满当真就不能转头走人,不免被人说成小家子气,真开不起玩笑,以后不好转还呢。

  真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小满尴尬,气鼓鼓地不接话。

  金正话本来就多,像树丛里的鸟雀一样聒噪。又觉得作为金家长兄,既要照顾客人,又要维护自家妹子,两头忙活,今天话就格外显多。

  金正怕李致的话开罪了小满,费心将话题转换,希望不着痕迹地化解,提起以前遇到的趣事:“前些年,有一次我陪我爹去山里收粮食,在东龙山边上一个村子里住过几天,那个地方叫牛院,那里山上也长了野生的毛竹,我记得他们也是将粗毛竹劈开一半,将山泉水引到每家每户,吃水洗米和灌菜园,十分方便,跟我们在东寺港水库看到吴老汉和崔大叔家的方法一样。夏天里,村里的小男孩们就下池塘里游泳,池塘边聚着洗衣服的女人,也有年轻的羞答答的小媳妇。和我一起游泳的一个男孩叫柱子,指着一个挺白净漂亮的姑娘告诉我,这是村里人家买来的媳妇,仅花了十块大洋,已经进门一年了,人好得很。当时我就盯着她瞅,她就一直垂着头做事,不与其她人大声喧闹。同伴的柱子说:‘她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买来,那里更穷,人都吃不上饭,我爹说如果以后我娶不上,也托人上那个地方买一个。’”金正现在回忆起那个小媳妇,依然有一些向往:“我当时想:‘十个大洋真便宜,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以后我赚十个大洋,也去买个媳妇。而且我家是买卖粮食的,不愁吃不上饭。’”

  秀秀听着有趣,随着金正的话,出神地惦记起那个漂亮的小媳妇,追问他:“后来怎么样?”

  金正又不是个多情的,哪里知道后来。

  既然金正已经宣传过他开始挣钱了,秀秀便天真地去问他:“你现在一个月挣多少?已经够去买一个媳妇了吗?”

  金正见她认真了,便讪讪地笑着说:“那时我还是刚十二、三岁的傻小子,瞎想的。不知道那个柱子现在娶媳妇了没有。”

  秀秀这才恍然大悟,他只是说着玩的,而她竟然当了真。

  金正见她听得津津有味,又说起那个山村的秀丽风景,话题又被扯回到白桑树,说到那个村子里有好几棵白桑树,白桑果结得大,这种桑叶养出的蚕也特别肥大,能抽出更多的丝,卖上好价钱。记得有一棵特别大,结了很多桑葚,村里的孩子还带他一起抓树摘果子吃,甜而不腻,清香可口。

  其实他没说实话,在牛院最大的一棵桑树,不结白桑果,而是结紫桑葚,那棵树据说有一百岁,过百岁的树就被人称神,那棵树就长在他曾游泳的那个池塘边,紫桑葚熟时掉落水里,村里孩子边在水里洗澡边拾起来放口里吃。

  于是为了验证他回忆里的香甜,金正又从树上摘了一颗成熟的白桑果,并不嫌脏,直接放进嘴里,紧皱一下眉头又舒展开,说:“味道和这里是一样的。”

  秀秀又问:“牛院,那个地方远吗?”小满也想问。

  金正故作老人地遥望河对岸,又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东方,还用手在眼睛上搭了个凉棚,向更深远处眺望,见两位姑娘也眯着眼随他眺望,便扑哧一声,笑了,指着绿意掩盖的更绿处,说道“不远,牛院也是咱龙山镇的地界里的村庄,就在东龙山的山脚。”

  其实金正所见的世面也不超出本县的范围,当然,秀秀和小满这种养在家里的闺女,还是望尘若及,她们根本不可能无缘无故出门,去牛院为看几棵白桑果树。

  朱世永笑盈盈听着,转过脸对几人说:“一定是鸟儿吃了白桑果,再把种子带到这么远的地方,落下来,长出这么一棵树。没准这棵树还是金正小时见到的那几棵树,其中一棵树的种子,带到这里发芽长成大树的呢!”;


  (https://www.daowx.cc/bqge62130/3220929.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