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金夕满月 > 第三节 酒香

第三节 酒香


  每年李镇长的生日都会收到文秀做的新鞋作为寿礼,李运佑接过鞋总深情地说:“能穿上女儿亲手做的鞋是最大的幸福。”以显示父女情深的一幕。

  “最大的幸福”,听在大夫人的耳朵里格外刺人。难道另外两个女儿就不是最大的幸福了?大女儿与大女婿和二女儿与二女婿的孝顺,今天送来贵重的礼品,还请上最好的戏班和吹鼓乐队,操持着请客送礼的一应大小事务,妥妥当当,就不是最大的幸福么?

  其实这真是大夫人多心,李镇长倒真没那份另眼相待的心思,也没独说“收到秀秀做的鞋是最大的幸福”,女儿总与母亲贴心,却难与父亲接近,大女儿与二女送鞋他也一样喜欢,只是她们并不送鞋,会送比这贵得多的东西,不屑于仅送一双布鞋,秀秀却比前面两个女儿不同,她天然就比较亲近父亲,更难得秀秀对父亲的那份小女儿的撒娇任性。

  文秀对旁的家务一概不在行,唯独对针线活儿特别用心,平日里绣个锦帕,做件小衣服,刺个枕套,缀朵花,心思灵巧,下足了工夫。做个鞋面纳个千层底,手上特别灵巧,这上面不怕磨粗了手,也能吃得了辛苦。没别的长处,手上的活计拿出来足可以夸人。

  父亲偏偏心疼她,也是有原因的,叫她平时就绣绣花样子当作玩意儿,不必认真,不要求真做出活计,纳千层底太伤手,请人做鞋穿也花不了多少钱。就算文秀平时做得少,每年生日总会送她爹一双白底缎面的新布鞋,母亲生日时她也送鞋,只是母亲轻视她,她并不是无知无觉的孩子,她只是装作不在意,任性刁蛮,这使她越发愿意与父亲亲近。

  今天李运佑特别高兴,特意穿着秀秀亲手做的新布鞋,正合脚。走进迎出时,露出纳得细密的鞋底,崭新雪白的千层底的鞋边,抬着这一身新衣服,比平日更加容光焕发。

  当大女婿于丽吾的面,大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掸掸手说:“别添乱了,去吧。”

  回头又想起什么似的加了一句:“李致,你去前厅帮着你爹接待客人,你这么大人也要稳重些,多学些人情世故,迎来送往的待人接物,别尽跟着妹妹瞎闹——”只顾唠叨,还没说完,再一瞧李致早走得无影无踪了。

  文秀完全不懂看人脸色,兴许是自小到大看惯了,对母亲的烦恶并不上心,反而得意地拿出手里攥的东西。展开纤纤细指一看,原来是桃木雕刻的脸谱美人头,工艺精细,栩栩如生,下面缀着金黄色流苏。

  文秀一心想着挂在帘子勾上,一定精致漂亮,转身翩翩然回后院了。

  前院大厅里是男人们聚会的地方,女人媳妇们一般被迎接进内堂,年轻的闺女就被丫鬟拎进后挎院里,由最小的李小姐文秀陪坐说话,姐妹们一起说悄悄话。

  室内大厅里条案上,焚着香,点着长明灯,摆放着各式贴着红寿字的果品与寿桃,院内喜棚下一张张八仙桌摆开长龙。

  门庭外爆竹声热闹非凡,宾客到来引起一片高潮,真是门庭若市,喜庆非常。

  爆竹炸开的火药味久久不散,围观看热闹的邻居和疯跑的孩子们,真是比过年更热闹。唢呐正吹得欢,这喜气心情感染全镇,也冲淡了大夫人心头的一丝不快,这样的大日子太多事情要费神,当家主事的大夫人哪里容得闲愁浅绪。

  外面,镇上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免不了盛装,纵使没机会去吃县里满春园大厨做的酒席,也都期待着下午和晚上去印守堂看大戏,这可是乡里人露脸的大日子,大家像参加聚会鞠躬问好。

  乡人之间互相议论,说起酒宴的排场,听说寿宴里用的花雕是从杭州运来整坛漆封着口,名叫“开坛十里香”,这可不是本地的私酒,听着名儿就馋人。这可是本地家酿,就算是槽坊里也酿不出的好酒,等到晚宴开坛时飘出的酒香,有人预先夸下海口:“就算坐在隔壁印守堂里看戏,都能闻到李家宴席上散出的酒香,能飘出十里地去的美酒,当地的村酒哪里能比得了。”

  换了民国天下倒有了一项好处,如今小地方的没有人管,私盐私酒可以公开买卖。本地经营的沽店酒里,没人会舍得钱买外地运来的贵酒,施官镇的槽坊酿出芳香可口的私酒,又便宜又爽口,在周边几个镇都是有名的,所以“槽坊”变为施官镇的一处地名,远近闻名。

  本地卖酒的小店,还会卖家酿的各式果子酒,味道淡一些适合女人和老人孩子。凭着闻着味道,不看酒幌子,就知道哪儿是酒馆饭庄和沽酒的小店。

  此时,街道上一户沽酒小店今早特意迟些开门,刚启下一条条的门板,整齐地码在墙边,这会儿却正往外赶客人。

  邋遢的半糟老头儿被从门里赶出来,他嘴里嘟囔着:“哪有不卖酒的沽酒铺?哪有赶买主的店主人?世道要变了!世道要变了!”不甘心地咒骂道:“我这些年往你家扔了多少钱,关照你家生意,竟然翻脸不认识你家袁五爷。”

  店里的一个中年女人头发还没梳,叉着腰回骂道:“你个老不死的袁麻子,一大早就来作死!这一早上还没开张你就敢来赊酒,成心找我们家的晦气,让我们家这一天没得生意做!你哪里是关照生意,你就是赊账不还。这么等不及,喝了好死呀!”

  望见满地的碎爆竹屑和空气中的烟花味,那女人加了一句:“想喝酒,不如上镇长家喝喜酒去,镇长家里备有好酒,就怕你不敢上门去喝。”

  袁麻子还不到五十,却酒水里在白白地糟践岁月,已经衰老憔悴不成样子,头发凌乱花白,无精打采的脸皮耷拉下来,预示着一辈子没有扬眉吐气过,嘴里却还在不肯认怂地絮叨着:“快点儿打酒来,打二两上好的施官糟坊的白酒来,不许兑水。”

  “没土性的孬种,没胆找上门去吧?自找没脸!啊呸!”那女人吐了一口漱口水,不想理睬,又进去拿了一把笤帚,使劲地扫晦气,扫的却全是街上崩射过来的爆竹屑。

  还不解气地用扫帚赶袁麻子,骂道:“你个老棺材瓤子!”

  这乡人女人骂人真没一点儿忌讳,透着看不起他,竟然就骂他是将要填进棺材里的瓤子。袁麻子赶也赶不走,还笑嬉嬉地听着她骂,无动于衷。

  很快,铺面里的老板出来,“这一大清早的,什么死呀活的,也不忌讳,像什么话!”边呵斥自家女人,边将女人叫进去,不想被人误解是对镇长家的过寿有什么不满,触人家的霉头。

  老板皱了眉作出为难的样子,瞅一瞅袁麻子,袁麻子确实没钱,如果有钱,他才不会忍着被骂不还嘴,他这种脾性恐怕全镇人都了解,老板只能对他说:“一早上的喝什么酒呀,下午再来打吧!”

  这像是承诺可以赊欠,袁麻子还算挺满意,屁颠屁颠地说声“好嘞,你忙着,我下午再来。”

  袁麻子不再赖着不走,也不随人群去李镇长家门前凑热闹,逆着人流独自往冷清的西街走去。

  这条街往东开阔,往西狭窄,西面的房屋也密集,侯三铁匠铺在镇子的最西面,平日铁匠铺里叮噹吵人的打铁声通过青石的传播,在东街几百米外也能听得一清二楚。今天侯三决定歇息一天,换上干净的衣裳专程过来喝寿酒,让小徒弟放一天工,也舒畅自在玩上一天。

  加工棉花的作坊却不能放工,正在抓紧赶制年前的活儿,弹棉的机关上发出弹弦“疼疼…疼疼…”的声响,完全被爆竹声盖住。

  龙山镇东西走向,条石铺面的大街,两侧是一条龙的屋脊,临街边的多是铺面,很多户皆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后院为居所。南北相通的大街是用碎石铺成,北通东寺港水库,南面通往施官镇。;


  (https://www.daowx.cc/bqge62130/3220840.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