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感悟3

感悟3


  3、关于”吾日三省吾身”

  1、国贸班周亦婵这句名言出自于曾子,原句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认为人在一天内要多次反省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要在脑海中不停地重复自己做人的信念与方法,那是做人的宗旨,也会以它为参照,不停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些习惯将陪伴人的一生.父母从小就会教育我们的是在不同的人面前应当做不同的事,展现出一个应当展现的自己,说适合这个时段该说的话,这也是该省悟到的.我常想:每一天都是会被新的事物积累着直至满了才过去的,难免会处于过于繁华或恶劣的境遇.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小的争执会在一瞬间火山爆发,也会在眨眼间灰飞烟灭.重要的关键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本身.回头想想,也许错不在于别人,或者我就该把错误都归结于自身,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不是自己在哪个环节未处理好,哪还会来这一场轩然大波?难免被热血冲昏了头的我,而事后却只会想”也不过那么点小事罢了”.既然只会为发生过的事觉得后悔与不值,那类似的事以后应该避免了吧.因此我觉得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就是在反省着自己过失的同时而省悟今后该如何做就那么简单吗?

  从网上读到这样一则博客里的心声”不管人读了再多的书,听说了再多最新发生的事件,会用再多的网络新名词,自己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去思考去把握”.思想才主导着一切,”省”就是这种所谓的思想.不同级别档次的人,都该有自己应当反省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关注最新的潮流来无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若因此觉得周围的人跟不上自己的步伐,顾影自怜就显得可笑了.真正的涵养不是鹤立鸡群,昂首向天,而是能常常地下不断朝前看得头,检查自己是否还能在最平凡的生活里,看到平凡人身上的亮点和光环.这个事例只想告诉大家,再优秀的人也许被别人认为没有缺点与不足,但当本人真的静静反省一次,会发现自己其实能走得更远.这一切只出自于自己的领悟与反省.想想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被无数表扬、赞美、鼓励所笼罩所谓优秀的人只会骄傲.当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之后才会发现,那山顶离自己还是那么遥远.可见吾日省吾身的重要性作为已经成人的我们,天天多次省吾身本就是我们该做的,应该像写日记那样,作为一种习惯.比如我们该想想是不是还有什么布置下来的功课没有完成,是不是和家人相处还缺少了点礼节,或者是不是绝对真诚的和朋友与同学相处.我们现在正处于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做好这点,要成为一个走出去有气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绝不能自以为是,机会也有很多,绝不能自吹自馁.要不断学习并吸收经典著作中所提到的做人之道,使自己慢慢成为饱含诗书的文化人.2、国贸1班张艳玘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守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认真复习吗?但是,我是这样来理解的:曾子说,我每天都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守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认真复习吗?基本上所有的教科书和文献资料都认为“三”是虚指反省的次数,我认为在此文本中联系上下文应该理解成是指所要反省的对象(内容)的数目,这个“三”不是用来界定反省这一行为的数目,而是用来界定反省的内容的数目。在此文本中的三就是实数的三而非虚指多次。“三省吾身”是指“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这“三个方面”是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曾子认为自己所要反省的内容不外乎就是工作(为人谋)、交际(与朋友交)、学习(传习)这三项日常的活动中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这种反省是有标准的、有指向性的,则是否做到了儒家规范的“谋而忠,交而信,传而习”。

  在一般的解译中把“三”理解成反省的次数,如果一个人老是无时无刻地无数次地在反省自己,那还怎么有时间有精力去工作、交际、学习啊?我们都知道儒家是入世的,是现实主义者,是注重现实生活的。因此曾子认为自己每日最重要最平常的三个方面(工作、交际、学习)的行为都必须要符合儒家的标准;因此曾子的反省或者说儒家的反省是有确定的内容与范围的,指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儒的标准,是一种行为的自查,而非指向儒家标准本身,不是对儒家规范本身正确与否的反思。

  我相信在文言文时代,人们是明白曾子此话中“三”的指向。在今日白话文中,我们改变了儒家反省的指向,把“三”理解成虚指多次,并在引用中有意无意地忽略反省的内容,只引用“吾日三省吾身”这前半句,从而使“三”虚指多次的误解合理化,能在文本的前半句中独立存在。这样就有了一种把曾子以及儒家的反省导向类似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灵魂拷问式反思的倾向。儒家的反省不同于道家形而上的向内求的玄思,而是一种由里及外、言行是否一致的规范检查。真正的儒者是恪守儒家规范的,凡做事都会去警惕是否符合儒家的准则。我们知道儒家是一贯大义凛然、豁达乐观、真理在手的。孔子认为儒之道源于尧舜,是先王之道,出身高贵无比,就算是在东周末期中落之际,礼崩乐坏,孔子也不认为儒之道本身有何不妥,不妥的是世人的沉沦堕落,不对的是世人的聪明过头或愚不可及,而在宋明时期甚至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疯狂程度。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3、国贸班徐晓东“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教育专家孔丘老先生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要三次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古时之读书人都遵孔孟之道,使自己成为君子,而不致堕落成小人。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名著中,也期望共产党员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党中央提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苦,常怀律己之心”,自然令我们想起“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古话,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而三省这三件事——对任务的忠诚、对朋友的信用、对知识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职业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阅读经典,感悟成长,在温习复习中,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会不断进步。一个人“日三省乎己”,让生命的境界得到不断提升。能够做到这些,人生中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著名推销专家戈德曼博士说:“推销员只有两种方法才能增加他的销售量:拜访更多的顾客或是多次拜访顾客。”据美国推销学会调查客户成交的平均拜访次数是4.8次,即产生一个订单需要向一个客户拜访4.8次。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说:“推销成功的秘诀无他,唯有走的路比别人多,跑的比别人勤。”他平均每个月要用掉一千张名片,每天要拜访顾客的标准量,他自己设定为15位,没访问完毕,绝不回家休息。

  连续16年获得日产汽车销售冠军的奥程良治总结说,自己的推销成功秘诀,就在于“l/30”的坚持,不断的访问。奥程良治曾从一份报道知道,在日本,汽车的成交比率为l/30,也就是说,汽车推销员拜访30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买车。纵使他拜访了29个顾客,都没有成交,但是他认为下一位可能就是准顾客。所以,这种心理准备,使他不怕拒绝,继续拜访,成为成功的汽车推销员。

  而在我们学习当中,也应吾日三省吾身领悟自己的行为,感受自己的一日的成就与所学,让自己一日有所得。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45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