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第二篇评论3

第二篇评论3


  2-3谈谈你对孔子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

  09证券1班孙榕泽:对于一般人来说,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都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育却似乎被现代人忽略了。然而,道高于技,人世间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如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等人其实也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人的技能的高低也与人的道德心性紧密相关,道德低劣之人永远也不可能掌握高超的技能。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君子不器!朝闻道,夕死足矣!”所谓“器”就是指只能适用于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长技能,而一旦领域稍有变更、境遇稍有变化,其专长技能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不器”则指不专限于一门手艺的道德高尚之士,是指那些心性高、器局大、能够通瞻全局的人才。君子当精于艺,儒教始祖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六艺娴熟的人。但是即使能够六艺精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充其量也只是在“技艺”的层次。因此即使在“技艺”方面有博大精深的造诣,也只能像是最珍贵的器皿一样。君子应该有更高的对于“道”的追求与感悟,这才能使人品更加完善并使灵魂得到升华。如果仅止于“技艺”,那就是成为“器”了,穷其一生只得雕虫小技,如果能够进而成“道”,那就是人世间的得道之士。孔子自己身为圣人,却仍然心怀谦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孔子对“道”充满了敬畏之心,这可以从“朝闻道,夕死足矣!”中看出,早晨明白了宇宙的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死而无憾了!惜道重道之心一目瞭然。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知识本身不是人生的目地,做人应该通过人生的修行感知宇宙的真理,彻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同样的道理,道家对于技能与道德的关系的理解则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说: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习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坚持不懈地一直减下去,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达到了无为的境界之后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实现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啊!

  知识与技能只能教会人怎样做事;佛法和真道才能教导人们怎样去做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技巧和艺能充其量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佛法和真道才是人们应该毕生追求的光明大道。做学问自然是愈多愈好,如此才能博闻强记、增长见识;佛法修道,则必须放淡欲望、清净无为,并且必须专一修炼,才能得道与开慧。自古求道难,闻道难,得道更难。人生于天地之间,理应养浩然之气,修佛法正道,走返本归真之路,方为正人君子也。

  国贸班侯娟娟:什么是君子不器呢?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是没有定性的,他不会做公务员就只能做公务员,做医生就只能做医生,做教师就只能做教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君子像水,随圆就方,居高位不会自傲,处低谷不会自卑,能屈能伸,无处不自在。

  我觉得作为君子是不会只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的。君子拥有多方面的才华和技能,拥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心胸,悲悯的情怀,他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做人融会贯通起来,自得其乐。他不会攀附、谄媚;不会怨天尤人;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真正的君子绝不是“偏才”、“怪才”,而是“通才”、“全才”。不仅有才能,而且有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作为一个君子,要广学博知,德才兼备,广泛实践,提高修养,而不要像一个器具或百工那样,只有一种用途或一种专业技能;而且君子要有坚定的思想,不能像器具那样被人利用。既要谦虚,又要自信;君子也不能像象征物一样,徒有虚名,华而不实。总之君子要志于道,要形而上,不要形而下。”

  09证券一班竺泽政:

  “仁”乃是一种对本真生存现象的本真领悟,而不是形而上或者经验论层次上的道德概念。君子就是“仁者”,是“志于仁”者,也是“依于仁”而行者,因而君子并不是什么现成的实体、个体,而是尚待“去是”、并且只有在不断的“去是”过程中才得以呈现出来的仁者。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样态呢?孔子说:“君子不器。”

  依据《系辞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古人多是在“道”(德)与“器”对举的意义上理解这句话。如朱子就在“德体器用”的基础上将之解释为:“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尽管我们在此不能简单认同朱子道德形而上学的判断,但是朱子这里的“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却能带出点不一样的视域来。“不器”如果不意味着“一才一艺”,也同样不意味着“多才多艺”。如果“君子不器”表明君子既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也不必多才多艺,那么孔子想要表明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子牢在这场对话最后补充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吾不试,故艺”,朱子对此的解释是:“言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朱子在此的解释与他将“不器”解释为“用无不周”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因而这里面凸现的依然是个道体器用的关系。不过,朱子的“习于艺而通之”仍然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习于艺而通之”就是通于艺,而通于艺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孔子所说的“游于艺”。“君子不器”和“游于艺”表达的乃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表达方式一正一反而已。

  国商1班王倩霖: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只是“器具”,或者说君子不应该只会一些技艺。

  孔子的弟子中,子贡应该是很出色的。当时有人认为子贡比孔子强(注1)。子贡在商业上比较有才能。孔子说他不听话去做生意,但是老赚钱,猜断商品行情总是搞对(注2)。如果子贡能活到今天,我想大概没有索罗斯什么事了。就这么一个能干的弟子,孔子还对他不能完全满意。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对他怎么看,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是古代宗庙里盛黍稷的器皿,相当贵重。虽然在孔子看来子贡很能干,但毕竟只是一种“器”,而君子是不器的。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原有单一的专才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通才教育的回归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当代通才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没有完全否定专才教育,又在传统的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体育教育,是采用"专才"教育,还是采用"通才"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既要有"一技之长",更要能融会贯通,要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看到《商学院》杂志上说,美国顶尖大学的MBA的申请者已经比1998年下降了30%,哈佛和耶鲁的商学院院长双双辞职,麦肯锡招聘的新员工,以前是75%是MBA毕业的,而现在只有25%,这一切都似乎表明了MBA教育不再象以前那么受欢迎。至于中国的MBA教育,早就被国内外的学界和商界一致批判。MBA教育,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通才的教育。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这两者之间是一个彼此竞争的关系。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当然,除非你真的是很有本事,样样都能吃得开,否则,你还是自己拥有某一项特长比较好。当你有某一方面的专长的时候,你可以凭借着这个专长而在社会上立足,而那种什么都会,什么都不不精通的人,则很难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1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目前比较盛行"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提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从实践经验上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各有长短,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容易导致肤浅;从我国现实来说,社会需要的也不全是通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说,宽分类和高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于接受通才教育,窄分类和低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接受专才教育;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要因人而异.22222222所谓通才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其目的是改变过去专业过细、过分强调专业而培养‘出工匠式人才’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即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它当然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1]所谓的专才教育“主要是根据计划经济的构想、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对学生实施专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的劳动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体制。”[2]欧洲中世纪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即后来的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争,此后,这种争论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大学是进行专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一直存在着争论”。

  国贸班单凤:君子不器指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我认为“君子不器”并非一定要在多才多艺上才能得以体现,其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面对选择时,在困难面前,一样需要有“君子不器”的思想精髓。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不值得定律”的文章。所谓的“不值得定律”是指,人在经历事与愿违的事情上时,常常会抱怨、会消极对待,会毫无热情与责任感,因为觉得不值得,所以不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事实上,值不值得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任何事物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即使这并不是你的目标之一,或者离你所期盼的相差甚远,但只要你善于看到事物的闪光面,你会发现它变成值得,因为值得而全力以赴,对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会觉得委屈或抵触,无论在哪一面,只要用心就能成为团队中的发光点,如此也是体现“君子不器”的一种方式。

  诠释一番后,我认为“君子不器”,教导我们的首先是做人的道理,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君子;其次是做事的道理,要提升修为,具备博学多才、海纳百川的气概,形成不拘一格的优势。用“君子不器”管理自己,从心灵到修养,从态度到能力,都会更加内敛丰富。引用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话:“学习从任何时刻开始都不晚”。

  国商2班王传飞:何为人才,古今不变的理解是全才。

  孔老夫子曰: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做“偏才”“怪才”要做“全才”。木桶的实例就告诉我们装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恰恰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偏才”“怪才”即是长短不一的木桶,只有平衡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407.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