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全世界都在迷恋我 > 第38章 帝国崛起

第38章 帝国崛起


  第三十八章帝国崛起

  小白重启霸业之时,齐国已经在第二条战线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管仲的协助下,小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战争拼的不仅是武力,更重要的是经济。一般来讲战争会导致国家财力耗空,当官的必会压榨百姓,惹得天怒人怨,内乱频生,统治者最终死于非命。幸亏管仲是这方面的奇才,齐国四处征战当然要花钱,可是十多年间,在他的运筹下齐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已如泰山般不可撼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没有任何一任辅政者能望其项背。

  可能有些人会不以为然,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管仲如何以强硬手腕在经济风云中翻云覆雨,所向披靡!

  管仲最开始的职业是小贩,据说很失败,没怎么赚钱。据《史记》记载,那时候管仲经常给鲍叔牙提一些生意上的建议,鲍叔牙在他的指导下却赔得更加厉害。因此让管仲管理国家商业,连小白都认为是不太靠谱的事。

  管仲执政之初,小白不知听了哪位经济学家的高见,借鉴当时列国的经济政策,要对老百姓进行全方面的征税。

  “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仲父,还有什么可以征税?”小白边掐手指头边问。

  管仲哑然失笑:“大王,这是哪个山头上的英雄好汉教你的?这么干跟抢老百姓有什么区别?”

  小白不解:“诸侯不都是这么干的吗?不然哪来财力四处征讨?”

  管仲不屑一顾:“这都是小钱,真要赚大钱就不能收税。”

  小白奇道:“那我们指着什么壮大国力?”

  管仲讲出了他人生第一个宏伟蓝图:“官山海(唯官山海为可耳)。”

  官山海的意思就是后来的铁矿和食盐专卖,但是其内容大有不同,后世封建社会的专卖是卖给本国人,管仲则要开辟整个大周朝的市场。

  小白不太相信,齐国以前的盐是私人买卖,政府从中抽税,但是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如今国家管理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吗?况且周朝产盐的不是你一家,燕国和越国都临海。更为棘手的是,秦国有盐湖,产盐量比齐国大,你怎么和人家抢市场啊?

  管仲对小白道:“让我试试吧,半年为期。”小白无奈地答应了,心中却是不太抱希望,他听人说过,管仲帮助鲍叔牙做生意,每提一个建议都能让老鲍赔一笔,典型的倒霉鬼上身。小商贩都做不好,做国与国之间的买卖能赚钱?

  新政开始了。

  不久,齐国所有各自为战的小型制盐作坊都集中到管仲规定的几大制盐区,大家接到命令,必须在管仲规定的时间内制盐。

  管仲很精明,统一管理可以集团化生产,在产量上直接压倒燕、吴和越三国。这种方式为管仲赢得了极大的主动。农闲的时候,管仲集中人力大量制盐囤积,等到农忙各国缺盐之时,抢占市场并抬价出售。

  事情刚刚开始,管仲下令所有盐场工人,无论什么身份,只要能够研究出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方法,都可以直接报知管仲。经实践后若切实可行,要钱给钱,要官给官。此令一下,齐国掀起制盐热潮。很快,有人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制盐材料:卤水。它的含盐浓度是普通海水的五倍,齐国盐产量于是直线上升!都是用海水制盐,燕、吴和越三国可吃大亏了,本来就人少技术差,加上三国领导者没什么大志,觉得自己国家不缺盐就成,结果三国产量合起来只占齐国的零头。

  轻松解决了三个竞争对手,但是下一个对手秦国可就不那么好对付了。秦国不靠海,但它有丰富的盐湖资源,制盐的程序很简单。而且秦国高度认识到盐的重要性,同样实行国家专卖。

  来吧,不管产量还是质量我们秦国一点也不比你们差,平分东周市场没有任何悬念。

  管仲从容接招,什么叫霸气?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两国的盐在东周各国市场上一出现,齐国的盐供不应求,而秦国的竟然无人问津。

  问题出在秦国的盐专卖制度上。同样是专卖,秦国的统治者却想独吞利润,制盐权被秦国权力群体垄断,盐湖是国家的,私人甭想分一杯羹。等盐生产出来,贪婪的统治者高价卖给一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再加价卖给二级批发商,层层扒皮,盐价贵得让人不能接受。

  管仲则不一样,放权!只要你们在我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制盐,其他的我不管。你制得多挣的就多,制得少饿死活该。而且国家的收购价格虽然低点,但还算合理。管仲卡住收购、运输和销售这三关,将盐的成本降到最低,价格自然便宜。

  仔细分析还会发现,管仲的专卖制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给老百姓活路,他才会拼命给你赚钱。

  短短几个月,齐国食盐行销东周各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齐国的食盐,管仲甚至打入几个制盐国内部市场。考虑到齐国要向南方扩张,极有可能和楚国开战,管仲便狠狠地勒索了楚国一把。

  楚国不产盐,曾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楚人喜欢辣椒呀?答曰,因为他们没盐吃,只好拿辣椒凑数。

  事实上楚国人真缺盐吃,齐国的盐太贵了,想买秦国的更不是办法,那些盐商能把你宰死。楚国人没办法,咬牙勒紧裤腰带也得买,少吃也是吃啊。买贵盐还得看齐国的脸色,政治上有重大冲突,小白一耍无赖,我不卖了。楚国的穷人都得变白毛女。

  管仲的食盐生意做得轰轰烈烈,后世很多统治者都模仿他的专卖制,于是他有了第一个外号,盐宗。

  齐国的铁矿生产奉行与私人合作分红的模式,管仲没忘给百姓甜头。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盐铁都解决了,其他货物呢?齐国也有缺的东西啊。

  管仲决定建个东周最大的商品城,规模要大,品种应有尽有。可是问题又来了,人家商人凭什么非得来你这儿做生意啊?

  管仲冥思苦想,很快就有了主意。

  几天后,齐国对外宣布不收关税了。

  关税是东周列国诸侯敛钱的重要名目,对本国百姓往死里收,对国外的商人更要狠狠地敲诈一把,而今齐国居然承诺一分不收(关几而不征)。

  没过几天,管仲又放出消息,在齐国市场上卖东西不收税(市书而不赋)。诸侯们震惊了,都照齐国这么干,国库亏空岂不是早晚的事。

  当管仲宣布第三个政策的时候,东周爱算计的小商贩们疯狂了。这是个超级优惠的措施:拉一车货到齐国的外商,政府将免费提供饮食;拉三车货的除饮食外,免费提供马的饲料;拉五车货的,则由政府专门配备可以自由调遣的人员(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

  在齐国做买卖太省钱了,一时间,各国商贩蜂拥而来(冠带衣履天下)。

  商贩们喜欢来齐国还有一个原因,在齐国可以找到女人。

  商人在诸侯国间奔走买卖,不可能带着家属,但是男人总会有生理冲动。怎么办?管仲想得很周到,组织国家级青楼,里面有七百个美女(一说三百),商人晚上可以来过夜。当然得付钱,可即便这样,商人们也求之不得。

  往来商旅众多,管仲又大赚了一笔。于是管仲有了第二个外号,娼圣。后世妓女多拜他为保护神。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管仲建商品城的目的是囤货。价格低的时候收进来,价格高的时候卖出去。稳赚不赔的买卖。

  半年之后,管仲汇报经济业绩,小白目瞪口呆:“天哪,这么多钱,抢来的吗?”


  (https://www.daowx.cc/bqge254762/149549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