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清穿之纯皇贵妃 > 第36章 第 36 章

第36章 第 36 章


隔了两天跟着皇后等人一起去慈宁宫请安的时候,  沐瑶特意偷偷看了上首两眼。

        太后的神色很平静,跟平日没什么两样,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大太监没几天就“病死”在慎刑司里头,  也就草席一卷给送出宫外,估计就随便找个地方葬下。

        也就起初还有人记着此事,  然而很快就忘记大太监这个人了。

        毕竟宫里头没了个人实在不是多稀奇的事,还有很多莫名其妙失踪了,  大多不会去探究,  想来知道得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宫里的事情那么多,  很多宫人也就唏嘘两句大太监的命不好,  转头也就忘了这人。

        就连之前蹑手蹑脚的小应子都恢复了以往的麻利,也没了惊弓之鸟的神态,仿佛事情一过,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次太后还让嫔妃们请安的时候带上孩子们,  说是要见一见。

        沐瑶也带上了永璋,  皇后带了永琏跟和敬,另外叫上了永璜。

        永璜年纪大一些,在潜邸的时候就已经住着独院,  进宫后直接搬去了阿哥所,  之前是被皇后派去的嬷嬷和奶娘一直照顾着。

        永琏进宫后也过了七岁,  不好跟着皇后住在长春宫,  就跟永璜当了邻居,  一起住在阿哥所里面,  然后一起上课。

        乾隆给两人请了个启蒙先生,是个老翰林,在翰林多年就没被提拔过,  年纪有些大了,仕途就这样原地踏步,倒是学问还算不错,也不站队,这些年安分守己的,很适合当个启蒙。

        毕竟只需要给两个阿哥打打基础,这个老翰林的学问很踏实,也足够了,就是为人处世不够好。

        只启蒙一两年后,乾隆就得换先生了。

        他暂时子嗣不多,就没打算分开两个儿子,单独给永琏请个太傅,而是让两兄弟一起学习,也能互相增进感情。

        两兄弟进来后就乖乖给太后行礼,太后笑着点点头,问了永璜几句。

        比如吃着如何,晚上睡得好不好,身边伺候的人如何,读书怎么样之类的。

        比永琏高了一个头的永璜乖乖回答,不是点头就说都好,性子有些木讷的样子。

        沐瑶知道他没了生母才半年,还从潜邸搬到陌生的宫里来。

        没有母亲在,永璜总归心里惶惶然的,身边人只伺候他的生活,也不在乎孩子心里,就更循规蹈矩一些,只怕犯错惹人不快。

        太后的面色有些淡,显然对永璜这样规规矩矩的孩子不是不喜欢,却很难亲近起来。

        比起永璜,永琏就要活泼多了,行礼后就笑眯眯喊着皇玛嬷。

        等太后跟永璜问完话,太后招招手,他就麻溜靠近过去,被太后一把揽在怀里。

        永琏还有点不好意思,小声道:“皇玛嬷,孙儿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

        太后搂着他笑道:“在我这年纪的人眼里,你长大了也还是孩子。”

        永琏哪怕长得再大,也是她的乖孙儿了。

        他听得脸红红的,就没挣脱太后的怀抱。

        躲在皇后身边的皇三女和敬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团子,今年才四五岁,被奶娘牵着出来给太后行礼,姿势倒是规矩得很。

        就是小小人儿严肃行礼的样子,倒是显得更加可人了。

        太后摸了摸孙女的脸颊,也搂在怀里笑着道:“和敬长得真好,看着性子也乖巧懂事得很。”

        和敬被夸了,小脸粉扑扑的特别高兴,笑眯眯的在太后身边坐下。

        永璋年纪小还不会说话,是被奶娘抱着上前拜见太后的。

        太后伸手摸了摸永璋的小脸,感觉他身上暖融融的,也不热没有出汗,这才放心了,感觉奶娘照顾得不错。

        沐瑶注意到太后没有戴指套,甚至指甲也没上色,还修剪得很短,干干净净的,摸着孩子也不会不小心弄伤他们,确实就跟平常慈爱孙子的奶奶一样。

        当然她不会真的以为太后跟普通奶奶那样,看太后对嫡子永琏跟和敬特别亲热,其他只算尚可的态度就能知道了。

        不过好在孩子们还小,太后的态度也不明显。

        要不是沐瑶留意,其实太后的态度挺正常的。

        毕竟哪怕一样是奶奶和孙子,奶奶偏爱其中那么一两个孙子孙女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起码对其他孙儿也不至于厌恶和嫌弃,态度也算亲切慈爱。

        后宫只有这么四个孙辈,太后感觉还是少了一点,却没有开口。

        毕竟皇后有过皇长女,哲妃则是有过皇次女,可惜都没多大就去了。

        这时候提起来,不就是挖皇后的心窝子吗?

        太后低头问了问永琏平日喜欢吃什么,都读什么书,夜里睡得如何之类的。

        永琏乖巧回答,还反过来问道:“皇玛嬷最近胃口如何,夜里睡得踏实吗?”

        太后眯起眼对皇后笑道:“这孩子才丁点大,就知道关心我了,还会反过来问话,真是个好孩子。也是你教得好,孩子才如此贴心。”

        皇后笑笑道:“也是托皇额娘的福气,后辈们都好。”

        沐瑶心里赞叹皇后这话说得真好,既避重就轻回答了太后独独夸赞永琏的事,把其他人都夸了,还把太后捧了捧。

        太后听着也舒心,笑着道:“孩子们确实都好,慈宁宫也许久没这么热闹了。”

        皇后点头,嘴边依旧带着温婉的浅笑。

        太后问过孩子们之后,也开始跟嫔妃们聊上几句。

        她看了高贵妃一眼,只道:“贵妃的脸色瞧着不错。”

        何止不错,高贵妃过得舒心,越发美艳照人了。

        接着太后就转向娴妃,微微皱眉道:“娴妃看着又瘦了,总归要注意一点儿,别把自己累坏了。”

        娴妃连忙摇头道:“太后娘娘莫担心,我就是最近有些上火才吃不下,瞧着才清瘦了一些。”

        她这生怕太后让自己休息,太闲的话自己才难受!

        太后是知道娴妃的性子,只道:“可让御医把脉,开个下火的方子了?”

        娴妃答道:“是,御医给了清心丸,吃着尚可,总归要好几天才能恢复了。”

        又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一吃就好,总要吃上好几天才慢慢好起来。

        太后点点头,又转向沐瑶。

        她原先见过沐瑶只觉得太瘦了一点,这段时间沐瑶吃好睡好,肉眼可见脸颊都饱满了起来,还白里透红,面色比起娴妃要好得多了。

        太后知道景仁宫设了小厨房,难不成林御厨的手艺如此之好,把沐瑶彻底养起来了?

        “纯嫔这气色好多了,林御厨看来有两下子。不如回头让人在翊坤宫那边也设个小厨房,娴妃对吃食总是不在意,得有人盯着一点儿才行。”

        后边这话是太后对皇后说的,翊坤宫其实早就设了小厨房,但是娴妃就闲置了,毕竟她对吃食是真的不在意,感觉御膳房做的就挺好,送什么来就吃什么。

        如今太后看沐瑶这脸色肉眼可见好起来,自然也心动。

        皇后就笑着应下道:“是,回头就给翊坤宫那边的小厨房收拾起来,至于御厨的人选可能要娴妃亲自挑一挑了。”

        娴妃对吃从来不在意,根本不知道御膳房送来的饭菜是谁做的,做的水平如何,反正填饱肚子就行了。

        被皇后一问,她还真挑不出人来,就道:“御膳房的御厨就没差的,挑个老实本分的就行了吧。”

        太后无奈看了娴妃一眼道:“御厨在小厨房,手艺总归要合你的口味才行。”

        皇后就建议道:“不如让御膳房的御厨每人做一个菜,看看娴妃更喜欢哪一道,就选哪个人,如何?”

        这样既不用担心有人往翊坤宫的小厨房塞人,又能找到合娴妃口味的手艺,还公平公正了。

        沐瑶听得双眼一亮,这主意还真是好。

        果不其然娴妃点头赞成道:“有劳皇后娘娘操心,这样是极好的。”

        太后笑吟吟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儿午饭让御膳房那边每个御厨出一道菜送来看看。对了,记得让他们每道菜的分量做得差不多,别是谁做个特别大的,占地方不说,还特别显眼,那就不好了。手艺就该用在味道上,其他花里胡哨的没必要。”

        沐瑶听着前面还以为太后觉得浪费,才让御膳房少做点。

        听见后面,她才知道太后这是防着御膳房各出奇招来引起注意。

        只把功夫放在外头,比如做得特别大和抢眼,又或者用颜色鲜艳的食材,让人一眼就能看见之类的。

        娴妃也想到这一点,就补充道:“不如规定御膳房的御厨只能用普通的食材,分量也得差不多。”

        皇后就道:“那娴妃妹妹挑几样食材,让御厨们做就好。”

        限制了食材,那么每个人的起步就一样了,做出来的菜品就只在于手艺和味道,确实要更公平得多。

        娴妃点点头,想着这会儿是冬末初春的时候,随口就道:“那就用应季的食材好了,这阵子该是吃荠菜的时候。”

        沐瑶心里点点头,应季的食材来做菜品,确实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样的食材稀疏平常,御厨们大多是做过的。

        别看御膳房看着御厨们都差不多,他们也是有等级区别的,资历也不一样。

        有些御厨在御膳房久了,能用的食材品级也不一样。

        要是用品级高的,年轻的御厨很可能就没做过,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反正娴妃只要一个能做普通菜式的御厨,又不必做宴席一样的菜品,就看看他们平常的水平就好。

        御膳房也不是所有御厨都参加了,有的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过几年可能就要做不动了,就没必要跟年轻人争这个。

        有些特别年轻的御厨也没争,毕竟他们的经验和手艺有限,争也争不过,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弃,在旁边观战也能学点东西。

        于是数下来,满打满算居然只有五个御厨参加,年纪都是三十来岁,正是青壮年的时候。

        这个年纪在御膳房呆的时间不算短了,小十年是绝对有的,经验和手艺都有,就差一个机会,自然想要牢牢抓住这一次了。

        荠菜是春天常见的食材了,五个御厨撸起袖子很快就决定好菜式,互相看了一眼。

        显然彼此都不想菜品重复,然后送到贵人面前被比较。

        御厨们借用了慈宁宫的小厨房,各显神通。

        慈宁宫这边太后又看向嘉贵人道:“你的经书抄写得用心,已经让人送去护国寺供奉了。”

        嘉贵人受宠若惊,起身连连道:“这是应该的,万万当不得太后娘娘夸赞。”

        太后只微微颔首,示意她重新坐下:“若是你得空,也可以多抄几份放在小佛堂里头。”

        嘉贵人自然连连答应起来,毕竟亲自送经书到慈宁宫的小佛堂,那就必然要拜见太后。

        一来二去的,她只要努力抄经书,来慈宁宫的次数就越多,跟太后见的多了,自然关系要拉近一点。

        再就是乾隆隔三差五会过来给太后请安,嘉贵人来得勤快,遇到皇帝的机会必然更多。

        沐瑶肉眼可见嘉贵人的脸色都好了起来,不像之前那么苍白,脸颊都带着一丝兴奋的红晕。

        看来嘉贵人之前被大太监的事吓坏了,这时候因为太后寥寥几句话是重新振作起来了,她倒是挺容易满足的。

        太后对嘉贵人也就因为抄经的关系有印象,对其他贵人就不大记得,更聊不上什么话,转而跟皇后和娴妃聊了起来,偶尔还逗弄一下身边的永琏跟和敬。

        沐瑶看得出旁边坐得规规矩矩的永璜偶尔小心翼翼抬头,看向太后那边的目光全是羡慕。

        慈宁宫那边没等多久,就有太监来禀报,御厨们已经准备妥当,可以上菜了。

        沐瑶想着这前后还不到半个时辰,御厨们的动作就挺快的。

        太后一颔首,宫女们就一个个端着盘子上菜了。

        自然是不说到底那个御厨做的,只摆了一桌,让人随意品尝。

        虽说是给娴妃小厨房挑的御厨,太后也兴致勃勃落座。

        沐瑶坐下后,发现五个御厨做了五种不同的菜式。

        一道荠菜炒蛋,看着十分简单,但最简单的菜品才是最难做的。

        鸡蛋不能炒老了,正是鲜嫩,荠菜也要炒得恰到好处才行。

        手翻炒的速度要快,火候也要够大。

        沐瑶夹了一筷子,鸡蛋很香,里面夹杂着荠菜,口感很清爽。

        娴妃尝了后没急着评点,而是尝了第二道荠菜馄饨。

        馄饨皮该是御厨自己擀的,很薄,能依稀看见里面切碎的荠菜。

        馅里放了点肉末,调了味后跟荠菜包成馄饨,味道鲜香极了。

        第三道是荠菜豆腐羹,放在漂亮的瓷碗里,光是看着就赏心悦目,味道也不错。

        第四道是荠菜羊肉饺子,羊肉很嫩,丝毫没有一点膻味,加上爽口的荠菜,这两种搭配也挺好的。

        第五道则是荠菜丸子汤,荠菜该是先焯水后再切碎,里面再放切碎的鸡肉,还搁了鸡蛋,然后用勺子做成丸子,吃着十分鲜美。

        几道菜都尝完了,沐瑶感觉味道都不错,要是她选的话都要苦恼,也不知道娴妃会怎么选。

        娴妃比沐瑶想象中还要果断,直接就指着最后那道荠菜丸子汤说道:“就这个吧。”

        她选得太快了,太后都忍不住惊讶道:“这道菜有什么特别的,让你一下子就选这个了?”

        “简单且味道好,不干,有汤汤水水能咽下。”娴妃说完,又觉得太简单了一点,就补充道:“我不怎么喜欢吃面食,豆腐羹好看但是吃不饱。”

        沐瑶眨眨眼,娴妃因为不喜欢吃面食,所以馄饨和饺子就立刻出局了。

        荠菜豆腐羹摆盘十分好看,但是娴妃嫌弃这个吃不饱,也是个务实的。

        最后只有荠菜鸡蛋和荠菜丸子汤入选,然后娴妃更喜欢汤汤水水好下咽。

        这个选择够神奇的,沐瑶忍不住多看了娴妃一眼。

        太后似乎也是意料之外,不过既然是娴妃的小厨房,她选的御厨只要自己喜欢就好:“那行,这道菜是谁做的?”

        底下的高太监在门口早就候着,依稀听见娴妃的话,心想这个御厨倒是运气不错,赶紧上前禀报道:“回太后娘娘,这是张御厨的菜品。”

        太后哪里知道御膳房里的御厨都是谁,只听后点点头:“那就让他准备去翊坤宫那边负责小厨房,食材的话还是走御膳房那边,也比较方便一些,娴妃觉得呢?”

        娴妃没觉得哪里不好,点点头没有异议。

        高太监就下去安排了,回去御膳房的时候拍了拍张御厨的肩膀道:“你运气不错,赶紧去翊坤宫那边的小厨房收拾起来。”

        太后帮娴妃选好了御厨,也感觉有些累了,皇后就识趣地带着嫔妃和孩子们退下了。

        皇后和娴妃是一个方向的,很快跟高贵妃和沐瑶分开。

        分开后,高贵妃才小声道:“娴妃居然不喜欢面食,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别说她,沐瑶也是才知道。

        请安的时候劳心劳力,不说要时时刻刻挺直腰板注意礼仪,还得竖起耳朵听着,生怕错过太后的问话。

        高贵妃也是累了,没跟着去景仁宫玩儿,而是回去钟粹宫休息。

        沐瑶也回到景仁宫,换了一身衣服后倚着窗边的软塌不想动了。

        永璋还精力充沛,素茹陪着玩儿一会,他才肯去睡了。

        沐瑶歇了一会,把林御厨叫了过来,问起这个张御厨的事。

        林御厨这才知道翊坤宫准备重新开设小厨房,还特意让御厨做一道菜来选拔,没料到张御厨给得了去,连忙答道:“张御厨跟奴才差不多时候进的御膳房,也是只守着一个灶台,不怎么擅长做面食,却相当擅长做江南菜式。”

        这就巧了,娴妃不喜欢吃面食,挑的御厨居然也是不擅长做的。

        难怪其他人都做了饺子和馄饨什么的,就这个御厨特立独行做了一道丸子汤,原来如此。

        沐瑶笑着点头:“那听着就合适,看来他算是高升了?”

        林御厨笑着点头道:“确实,奴才还擅长做素菜,偶尔能派上用场。只张御厨擅长的,别人也擅长,别人擅长的面食他却不擅长,只有时候人手不够才去帮忙做上那么一两道菜。”

        可以说张御厨的情况还不如林御厨,守着冷灶最多帮忙打下手做两道边角菜式,于是迟迟没能出头。

        沐瑶的记性不错,后来宣布每道菜的御厨姓氏,她都记下来了,索性找林御厨都问一问。

        擅长面食的两个御厨正是做了饺子和馄饨的,难怪面皮那么薄,馅料也拌得不错,可惜娴妃并不喜欢。

        唯独一个特别的人,就是最先上的拿到荠菜炒鸡蛋的,正是高太监的干儿子,算是半个御厨。

        说是半个,因为他的厨艺着实还不算到家,在御膳房守一个灶都有些勉强,又没有特别擅长的,但是厨艺说太差倒也不会。

        哪怕有高太监这层关系,他也是不敢让干儿子冒险的。

        不过去小厨房的话比起御膳房就要好一些,带着几个帮工过去,娴妃又是不挑剔的,高太监还想着这次是十拿九稳了,哪知道张御厨却忽然出了头,只能说张御厨的运气太好了。

        哪怕高太监都不清楚娴妃竟然是不喜欢吃面食的,干儿子做了一道中规中矩的荠菜炒鸡蛋,味道确实不差,是干儿子相当拿得出手的一道菜。

        然而娴妃就是喜欢汤汤水水,丸子汤正合她心意。

        沐瑶才知道这里头还有这层关系,微微挑眉道:“高总管这样扶持自己的干儿子,御膳房其他人难道没意见吗?”

        林御厨心想哪能没意见,斟酌着道:“虽说是高总管的干儿子,高总管却没太偏心过,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没耽误御膳房的事。”

        言下之意,高太监虽然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偏心,却是相当理智的,看得出干儿子的水平在哪里,也没真的把人扶得太高,免得人摔下来还要连累自己。

        对其他御厨也没打压,该提起来干活就干活,从来不会说为了干儿子就把别人的机会给挤掉了,是个拎得清的。

        沐瑶点点头,难怪高太监在御膳房能当这么久的总管,还是知道分寸的。

        要他为了干儿子真的什么都不顾,那这个总管的位子就做到头了。

        不过就为了个干儿子,高总管也很难做到这个份上。

        林御厨看着都是纯嫔的心腹在,这才小声解释道:“奴才听闻这干儿子其实是高总管在宫外兄弟的孩子,他只有这么个兄弟却去得早,父母不在,嫂子改嫁,这孩子有一顿没一顿的,一头热就进宫来投靠他了。”

        高总管虽然管着御膳房,却是不好经常出宫的,权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大。

        之前也好几年没跟宫外的亲人联系,哪想到自家兄弟去得那么早,孩子也不大就留下了,居然还进宫来了。

        人都来了,高太监能怎么办,只能把人留在御膳房,算是个不错的地方,不至于去别的宫殿伺候人不说,还可能得罪贵人。

        就干儿子那个性子实在不会来事不说,厨艺也不算特别有天赋,还不如留在眼皮底下当个小御厨。

        会挑上翊坤宫也是娴妃讲究规矩,宫人彼此都不会互相使手段什么的,比起御膳房还更安静舒服的地方。

        要是能好好干,在翊坤宫的小厨房干到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可惜干儿子没选上,被张御厨得了这个机会,高太监除了叹息遗憾之外就没什么。

        机会都给了,干儿子差点运气,这能算谁的?

        沐瑶听了御膳房这点八卦,心满意足地点点头,就让林御厨回去了。

        旁边的素茹听了一耳朵,等林御厨走了,这才低声嘀咕道:“娘娘,高总管外头的兄弟去了,哪怕爹娘不在,族人也不管管,亲娘改嫁了,难道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吗?”

        听着高太监那个兄弟去的时候,干儿子也是个半大小子了,送去当学徒什么的,哪怕辛苦一点儿,也能学点手艺,又有个温饱。

        师傅不说教不教,起码在那边是吃住不愁的。

        哪知道居然把人弄进宫里来,这不是自此就没别的选择,还断了兄弟的香火吗?

        素茹继续嘀嘀咕咕道:“刚才林御厨说他们就两兄弟了,高总管在宫里,这侄子也进宫里来,那……”

        那岂不是高太监一家子就这么断了香火,后继无人了?

        “而且都是亲侄子了,怎么高太监还认作干儿子的?”

        没等沐瑶开口,邓嬷嬷在旁边道:“素茹是心善,这才没瞧出什么来。高家估计旁支也没什么人了,这小子要是去酒楼当个小二,或者当个跑腿的,勉勉强强也能过。然而他非要进宫来,还是先斩后奏,这说明什么了?”

        素茹一脸若有所思,一旁的素纹就开口道:“嬷嬷的意思是,这侄子是故意进宫来的?”

        见沐瑶也好奇看了过来,邓嬷嬷就点头答道:“是啊,估计这小子在宫外听说进宫后能吃香喝辣的,有钱有身份,还有亲叔叔照应着,必然过得舒舒服服的,不就进来了?”

        毕竟当学徒似是好听,却是真的辛苦,没工钱不说,还要给师傅做牛做马才可能学到一丁点的本事。

        人都进来了,高太监能怎么办,就只能把人留下了。

        不然亲侄子都去那什么了,已经不是完整的男人,再出宫去能怎么办,又不能成亲,除了留在宫里还能如何?

        素茹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所以高总管也不敢对外说是亲侄子,只说是干儿子,免得说他以权谋私,把亲侄子弄进御膳房去?”

        御膳房那么重要的地方,高太监的胆子还挺大,竟然把亲侄子弄进来。

        邓嬷嬷却摇头道:“高总管既然说他是干儿子而非亲侄子,恐怕是让这侄子断了外头的关系,认了他当长辈。”

        这在后宫里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宫人之间彼此攀关系,尤其年迈太监收养年轻太监来当干儿子养老,也算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毕竟老太监们送出宫外却是没有去处,大多都是宁愿死在宫里。

        收养小太监后,也就有个帮忙后事的人,内务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沐瑶疑惑道:“那这样不怕那些老太监为了干儿子,假公济私给他安排好差事吗?”


  (https://www.daowx.cc/bqge73874871/3102287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