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金夕满月 > 第三节 半塔余氏

第三节 半塔余氏


  金夕一直在亲娘身边长大,娘儿俩很亲热,金大娘的首饰只要金夕喜欢,说一声就尽可以拿去戴,互相也有许多体己话。

  金大娘要管粮店,要应对人事,所以对家人并不细腻温柔,只是金夕最懂得体贴她,也最能体谅和帮助她,时常让她觉得金夕比丈夫和儿子更可依靠和信任。

  小满自小在外公家长到十岁才接回来,如果不是外公外婆先后离世,金大娘可能不会想到要接她回来,也许就从外婆家里嫁人。

  虽然是亲生母女,一起相处也久了,可终究不是一路人,有时觉得是自己身上的肉,要心疼她,却总心疼不上路子,而小满对娘很尊重,也仅限于尊敬,两人常常有跑岔路的感觉,最后就成了不咸不淡的母女。

  小满出生一个月后就被外婆抱回去,十岁时乍一回到自己父母家,与家人都不熟悉,一切亲情须重头培养。但是小满太独特了,她像她外公,以金家来说更像是外来入侵者,从内心来讲,她孤独于家人之外,她隐隐总觉得养大她的外公外婆才是亲人,她与父母家人的亲情总是隔靴搔痒一般,特别与亲娘总是生疏,隔心隔肺的一对母女。

  金大娘的娘家是半塔镇的余家,余氏是当地一个大户,虽居乡里,却世代传承书香门第,子弟多有仕途出身,宗祠在大余郢。

  半塔这个地名由来已久,县志记载: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今县城东北六十里处,建起一座白塔。原来建有白塔时叫白塔镇,后白塔因雷击溃崩三层,遂改名半塔镇,该塔今已不存,所以半塔的今意为:半个塔也没有。

  金大娘的爹名诲余钟古,乡人称“余秀才”,乡里人称金大娘的母亲为“秀才娘子”,秀才娘子朱氏是县城南门外六十里地的水口镇人,朱姓也是水口镇的大族,当时余氏宗族后人中有出息谋发展,搬离了封闭的山区,多户迁移到县城和南部的水口镇、汊河镇,远的至浦口、六合、南京,因此来安县周边余姓与朱姓的亲戚众多,这两姓结亲的也不止余秀才与朱氏。

  余家被称“余秀才”的一辈里就有好几位,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最后一次州试,录取秀才二十二名,其中还有一位叫余释如的余秀才,正是金大娘父亲余钟古的同宗孙子辈。余释如秉承书香门第教书育人的家族传统,一直在本县小学任教,民国九年在县城东大街创办来安县国民师范,就是余释如一手创办,为本县内新改制的小学培育教师。

  金大娘的爹——这位老余秀才,官方称余师爷,曾在来安县里做过前朝两任知县的师爷。前一任知县万琅是受县民爱戴的好父母官,万琅在职的十几年里,余秀才一直随行左右,在县衙门里当师爷。

  后来民国政府成立,改县衙门为县公署,万琅继续留任知事,余师爷也曾留任了一年,民国二年才告老还乡办私塾。为族里子弟读书方便,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点儿寄托,因为他既然没有儿子,无法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便致力于教育族中的子弟念书识字。

  很少有人知道金大娘的闺名,竟然是这么有诗书门第的气息——余慎言,如果洞晓她秀才爹的心思就不难猜到,那原来是余秀才家儿子的名字。

  余师爷在秀才娘子生下第一个女儿时,就决定按“珠玉良言”来取名,希望能有两儿两女的格局,女儿是“珠玉”,儿子就是“良言”。所以大女儿叫余慎珠,隔五年,秀才娘子才怀上第二胎,竟然是一对龙凤胎,但是不幸的是先出来的丫头活着,后出生的小子却夭折了,余师爷大失所望,竟然在幼子夭折的第二天就独自回了县城,直到三个月后才回家看望。又隔了五年,秀才娘子怀第三胎,生下来又是个丫头,余秀才就彻底失望了。

  余秀才在外惯了,不太顾家,俸禄也微薄,自己独自住在县衙门里也要花费,余下不多的钱只在逢年过节时带回家里使用。

  秀才娘子朱氏一直持家有道,靠着十几亩地出租,他们家临近街面,地势方便,又将家里的几间房拿出来租给做小生意的人居住,还有就是朱氏结婚时的一些嫁妆贴补,日子过得倒也不算穷苦。

  本来二女儿出生后名叫余慎玉,儿子的名字是余慎言,现在儿子是没指望了,就让二女儿顶了儿子的位置,改名叫余慎言,并让她在镇上读了两年私塾也算识得些字。

  余秀才家后来只能决定让二女儿余慎言不外嫁,将来招个女婿上门,女婿也算是半个儿,上门女婿就是一个儿子,靠女儿女婿为他们养老送终,最小的女儿就叫余慎玉。

  这个合适的上门女婿,一直物色到二女儿已经二十一岁也没遇到,邻居中没有二女儿看得上的后生,看上的人家又不愿做倒插门的女婿,眼看着耽误了女孩的青春。

  经常来跑山货和收购粮食的金百业,常常到余秀才的家附近借宿,也就相熟起来。

  金百业那时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单身汉,人看着更老相一些,家境贫寒尚未娶亲,走南闯北能说会道,是个极爱与人攀谈,与秀才娘子熟识,与她二女儿倒也情投意合。只是这金百业大字不识几个,又跑惯了腿,不愿老老实实地入赘,留在半塔镇这个小地方做个本份的庄稼汉。

  而且余慎言也不是一般的闺秀小姐,是当男孩子养大,家里大小事情都能管,所以心也比较宽,比较野,不想一辈子被困守家中,也想有机会出去见见世面,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遇到金百业正是个青黄不接的时机。

  最后父母知道俩个人的那点儿心思,非常反对,不再让金百业上门。

  一段时日后,余家二女儿竟然毅然决然地留书,随金百业走了,这在乡间是失面子的大事。

  余秀才觉得女儿不孝,嫁得不体面不说,还没有明媒正娶,不明不白就离开娘家,有伤风化,便羞于向人提起,只当自此没有这个女儿。

  别人议论自家女儿私奔,因无颜面对,余师爷才决心请辞回乡,在家闭门请客,直至知县万琅上门来请几次,最后还是谢任了。

  余慎言离了父母,随着金百业匆忙结为夫妻,立志先成家立业做番大事,有立足之地后,再回去求父母原谅,有能力之时,就接父母一起住,好好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养老送终的愿望。

  金家夫妻俩人也算真能吃苦耐劳,攒了几年钱,辛辛苦苦在龙山镇开了金百业粮店。日子总算过安定下来,长子已经长到两岁,夫妻俩人这才抱着孩子登丈人的门报喜,请丈人给孩子取名字。

  余师爷开头不肯相认,无奈孩子都有了,也算是男女双方正经的婚姻,只好冷冷地默许。原本担心因二女儿私奔不好的传言,辱没了余家的名声,会影响到家里小女儿的婚事,承认二女儿名正言顺地嫁人,于自家的门楣也是一件益事,秀才娘子也自是欢喜。

  金百业大字不识,于学问上是个草包,可能给孩子取金龙、金宝、金贵、金银,这种俗气的名字,甚至毛娃狗蛋这种粗野的小名,所以金大娘一再请求,余师爷就应允为外孙取名。金家长子叫金正彥。

  金大娘为了拉拢关系和攀附权贵,就势将妹子余慎玉托人说与县里周少藩做填房,虽说是填房,可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奶奶,周少藩上面一位夫人死得早,只留下一个女儿。都说余慎玉圆脸有旺夫相,果然,嫁给周少藩没过一年添了个儿子,再过一年周少藩由部科长升了周知事,一县之长呀,可不是旺夫益子么!

  后来余慎玉又为周知事添了第二个儿子,夫人的地位双重保碍之后,就不愿再生养,周少藩虽然每每在外生事,但是老夫少妻,余慎玉又是大家出身,自然有道理挟制住他。周知事在外面胡来有所顾忌,家里的事更是全凭周夫人做主。;


  (https://www.daowx.cc/bqge62130/3220870.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