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金夕满月 > 第三节 李镇长一家

第三节 李镇长一家


  龙山镇并不大,所在地大袁郢,有一半人口姓袁,袁家是镇上最早落家的大户,袁氏祖上在京当官,年老还乡颇有钱财,因怕当地官匪滋扰。当时滁州城附近琅琊、黄浦等群山中常有黑虎作乱,盗匪猖獗,因不敢留在故里,意图找一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能建立祖宅祠堂,携一众族人家下前往,广置房屋田产永世荫及子孙。

  来安县境内的东龙山与西龙山中间夹一团山,高空鸟瞰真如双龙戏珠,有丰润水源流出,实属风水宝地。

  两山环抱的深处形成天然的大水库,名为东寺港水库,是施河起源处,垒石拦坝,旱涝排泻灌溉,滋养一方良田。

  虽然龙山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这也正是它的好处,离官道较远,来安县也未设驿站,不易遭兵乱。而龙山镇离县城又40里,更是通行不便较为偏远,一半山地一半水田,山地是不在皇册无税赋,在册良田不足半数,几乎无官方治理,单靠地方乡绅与有德者推举镇长掌管,县府收税官员一人常驻,每年县里官差也不过下来两三次,税费丁赋较少。

  袁族大官后人从滁州城迁居龙山镇,传承几代家风逐渐松散,有德有望的当家人渐少,族长与大户家私得不佳者较多,能领导全族和镇民的能人寥寥无几,庸碌无德的子孙却滋生不少,已经分房分户分散居住,人心不齐实难以服众。

  像袁氏这门一样在龙山镇定居的其他姓氏人家,也都是外地迁来落户,各类姓氏较杂,不甘袁门一家独大的形势下,后联合推举李国琛大夫为镇长,因其处事比较公正无私,也不会受亲族连累。

  李国琛德行医术深受乡民爱戴,来城也有传闻龙山镇的李神医,不顾路途偏远前来求医者众多,李国琛的医馆成为方圆几百里最为资深医家。

  李国琛镇长家人丁不旺,仅一独子,其母早亡,李国琛潜心医药无心再续弦,独子取名李运佑,取义于“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李国琛的旧时同僚好友吕时雨,后在滁州任职因事获罪入狱,托书给李国琛望能托孤,李国琛未及见上好友最后一面,吕时雨死于狱中。

  李运佑二十岁时娶吕时雨之女吕明霞为妻,吕明霞时年二十二岁,其弟吕明东不过十三,随其姐至龙山镇,李国琛视明东一如己出,与李运佑一处教习医药,作为自己嫡传弟子。

  后来,老李镇长因进山为乡民看诊,遇山雨路滑,马受惊摔下山崖,意外亡故,品行美德更受众民传颂。其子李运佑当时不过二十三岁,娶妻未久,继承家业同时也继任了镇长之位。

  李家一门两父子在当地是威望很高,皆是能服众人之口的有德之人,先后两任龙山镇镇长。所谓真名士自风流,地方大族乡绅和县城的名人,多愿与之结交,各业老板也颇深交情。

  李运佑镇长的夫人吕氏,如今是镇上有得高望众的女长辈,众人尊称“大夫人”。吕氏明霞的父亲吕时雨在滁州城当官,原是大家子读书人出身,女儿也算大家闺秀,知书识礼。后因父亲获罪,家道败落,以前定亲的人家怕连累,也和他家退了亲,脱离干系,因而耽误了女儿吕明霞的婚事,二十二岁时才嫁于李运佑,比李运佑大两岁。

  吕氏非常务实际,明利害,知进退,内精明,对丈夫心存敬佩,全心操持家务,与李镇长相辅相成,在龙山镇上妇女中德高望重,可以出面管理镇上事务。

  李镇长有子女四人,取自“钟灵毓秀”,上面两个女儿李文钟、李文灵已经先后嫁人,排在第三的是儿子李致毓,年二十,一直在读书学医所以还未娶亲,小女儿李文秀可谓是李镇长的掌上明珠,年十八,过了年就该十九岁,正是考虑婚配的年纪,尚未订亲。所谓“一家好女百家求”,宝珠藏盒中,待价飞枝头。

  李镇长五十大寿时,来客也都调侃李镇长,这明是寿宴暗则相亲,先相亲家,再配儿女,他们都是买卖人,生意不分大小,都是货比三家不吃亏,儿女亲事也是同样道理。

  李家尚有未婚配的一双儿女,有合适子女的人家,便洽谈亲事,一旦获得首肯就可向李镇长家提亲。一双儿女李致与文秀才貌出众,愿结亲家的人家不少。

  李镇长的思想并不保守,能接受新的婚嫁思想,希望儿女皆能嫁娶两情相悦之人,不赞同小儿女过早订亲和结婚,孩子大一些,才择优嫁娶。

  长女李文钟嫁于滁人于丽吾。于家在滁县开济华堂,家传老中医,专擅于针灸,是李运佑行医和药材买卖方面的旧识人家,算是同行结亲。

  二女李文灵嫁于来城“泰兴号”家的次子冯子恒。老掌柜冯泰兴是从本县兴隆开设棉布店起家,后经营粮食进出生意,现是来城粮行中规模最大,每年多有商船从岔河港吞吐泰兴号的货1.3万石。泰兴号的老管事,寿宴当天,一大早就送寿礼到,爆竹也放得比别家响。

  因为有喜事禀告李镇长:“冯二少夫人李氏刚刚有孕。”按俗初次有孕妇女不宜外出,所以不能亲来为父亲贺寿。”李镇长家听说二女儿有喜,自然是高兴,这真是喜上加喜。

  参看李镇长为两个女儿选择的夫家,便知镇长余下一儿一女的婚姻必定也是富实人家,更需精挑细选,镇长两夫妇自会精明算计。

  独子李致毓,同辈同学皆简称他为“李致”,品貌端正,又是沿习祖传中医,现又在滁城基督教医院学习西医,以丰富医术,学成后回家里医馆才能独立坐堂。县里人也愿结这么好的亲家,大户姑娘求之不得的一门好亲。

  幼女李文秀,自小上过私塾,又在县城女子小学上过一年学。民国十年之后,县里崇尚女孩上新学堂,本县的大家闺秀淑媛都争相效仿。

  能去新式小学堂读书的孩子,被称为洋学生。所以去上学的女孩会在全县人家中传出雅名,乃县城区域内大门大户儿媳的首选。

  所以县里人家风气是,有钱就送女儿去学校,不求学识,但求混个嫁人的资本。

  此女小名“秀秀”,娇俏可人,李镇长又捧如掌上明珠,真比对独子更加疼惜,必当择选最佳快婿,哪肯轻易许人呢。

  所以,李镇长家的独子与爱女的婚事,不可谓不急,更要精打细算。;


  (https://www.daowx.cc/bqge62130/322086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