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论语与商道》 第十二讲

《论语与商道》 第十二讲


  先进篇第十一

  乡党篇第十作业点评

  1、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言谈举止和公共场合礼仪,对你有何启发?

  工商2班祝燕娇首先是恭敬心,仁爱心,真心。职业微笑固然美丽,却总让人隔着一层距离。礼节出于真心,多一点少一点有什么关系!“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要礼节干什么!所以我们尊老爱幼,尊敬领导,关心下属,最关键是要真心。只要源自真心,大家都身体力行,真心善待他人,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会渐渐温暖起来的。

  其次,要学习孔子系统研究的一整套礼仪的精神和方法。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的待人接物方式,这不正是我们现代礼仪课学习的基本思路吗?再就是要把握度,对待礼仪,宁俭勿奢。因为他重点关注的还是“真心诚意”。

  工商一班王丝丝11号在礼仪方面,孔子确实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社会越是文明,就越要讲究礼仪,一个有教养的人,外在的表现也主要是在礼仪。孔子提醒我们:礼节是随时代而改变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就原则讲,其变化是日趋简化,因此运用时也要随时观察,随处活用,随地体会。同时要掌握礼仪运用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要把握礼仪的根本精神与原则,养成礼貌的习惯。那么,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你都会翩翩风度而无须去考虑此时该如何做了。

  康嘉馨报关1班5号正确的坐姿是:抬头,两眼正视前方,躯干挺直,两肩呈水平状,躯干与大腿垂直,两小腿与地面垂直或向前伸,两足平放地面,使膝关节后面的肌肉、血管、神经不受压迫,坐时感到舒适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

  正确的立姿是:应使头背、臀和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两肩在同一水平上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眼向前平视,腹部微内收,两脚稍稍分开约两拳距离,脚尖微向外斜,把全身重量落在两脚的脚跟和外缘上。

  正确的行姿是:为了维护身体的左右平衡,上身要保持端正姿势,当右脚向前迈步时,左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向前移;当左脚向前迈步时,右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又向前移。如此反复,两脚脚尖,应该指向前方,不要向里勾或向外撇。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能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做出指导作用。可见孔子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孔子的一言一行。

  报关209号唐敏敏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具体说:一是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说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语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才能使“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报关一班29号程洁莹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也使你的事业更成功。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和改善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也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也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和净化社会风气。

  陆韵报关1班23号公共场所礼仪对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它不仅体现了你的个人修养,更体现了你的素质。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穿着得体。尤其夏天,不要穿拖鞋、赤膊,要考虑自己不当的穿着会否给别人带来不便。

  2.上下车时应该有序排队,不要插队。在公交车上不应大声说话,大声打电话,大声开着音响听歌,这会打扰到别人。

  3.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到个人健康,而且二手烟对别人的伤害更大。

  报关2班18号罗凡校园礼仪十分主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夜声鼓噪。升旗典礼,最为肃静。这凝集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抄中更显得鲜艳。讲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名誉与凝集力,表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别人,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博得别人的尊重、交谊和辅佐。“孔融让梨”的故事年幼时都听闻过。还有同窗之间也离不开礼仪,“以和为善”“和善可掬”“相敬如宾”“让枣推梨”

  “宾至如归”都成了礼貌待人的原则。

  10、秦静报关1班25号公共场所礼仪,要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

  1.着装礼仪。公共场合毕竟不是私人空间,个人行为要受到环境的约束,过度随意或者过分暴露的话,会让他人觉得尴尬。2.电话礼仪。在公共场合讲电话时要轻声细语,不要像泼妇骂街那样对着电话狂吼,这样是很没有礼貌的。其实你越大声说话,对方更不容易听到。3.乘车礼仪。乘车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

  2、对照孔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看看你是怎样做的?是否有借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林滢03号工商1班孔子起居很有规律。无论头天夜里睡得多晚,第二天四更照样起床,先到旷野空气新鲜的地方活动一下筋骨,然后秉烛伏案晨读,吃过早点后,开始授课。他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疾其杀之。”意思是说,人有三种死亡是不正常的,它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即:不能够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节制饮食,乱吃乱喝;游乐或劳逸过度。长此以往,疾病就会侵袭人身,甚至致人于死地。所以,应该借鉴孔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报关2丁培怡21号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就是真正的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很清澈的,就如同清水一般。一段真正的友情,也不该掺杂任何别的东西。就拿时下流行的结婚送礼来说吧,原本结婚是件美好的事情,而现在往往很多人却在乎谁的红包送得多。我个人认为,能从百忙中或遥远的地方应邀前来参加婚礼,已经是重情重义的体现!现代人对于友情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礼更应该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上的礼只要能体现各人的能力就行,实在不应该计较。千里之外送来的鹅毛,也许更值得被我们所珍视!

  报关01戴梦怡:关于礼轻情意重,有这么一个故事:唐朝一地方官为表达对皇帝的敬意,派缅伯高给皇上进贡一只天鹅。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天鹅逃跑,只剩下一根鹅毛,只好写诗“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没有怪罪,反而给了奖赏。说明: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报关2班杨晓婷6号:春节时人们用礼尚往来、互赠礼品作为节日期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被世代传承下来。西方人圣诞节喜欢送一盒巧克力,乔迁新居时会送一个拼有你名字的踏脚垫。礼物虽小,却让人感到很温馨。

  11.0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程子的解释是:“先进于礼乐,文质得宜,今反谓之质朴而以为野人。”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程子的解释是:“后进于礼乐,文过其质,今反谓之彬彬而以为君子。”

  孔子说:“初学礼仪的人,质朴无华,仿佛乡野村夫;而对礼乐相当熟悉的人,看起来彬彬有礼,好象已经是君子了。如果让我来选人,我宁可选初学者。”

  一般来说,初学者质朴无华,可塑可造,只要正确引导,一定会学有所成;而成熟者,往往已经形成自己的陈规陋习,不容易被重新塑造。就象今天学习打高尔夫球一样,教练喜欢教初学者,因为初学者没有练球的经历,当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陈规陋习,可塑可造,只要教练正确引导,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进步一定很快。反之,有些人练过球,好象已经会打球,但由于当初训练不正规,打球姿势不正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陈规陋习,这时候就不容易纠正其错误的姿势,因而进步就很慢,有的甚至永远改不过来。

  对于孔子的这段话,还有另一种理解:“先学习礼乐,然后出仕为官,这是普通的在野人士和平民百姓;而先做官,然后再学习礼乐,通常是世袭的贵族子弟。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我宁愿选用前者。”当时,鲁国的三位大夫,就是由鲁恒公的三个儿子来担任的,且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其他贵族子弟也一样,不管才德如何,都可以安排一个官职。所以孔子说,如果让他来选择,他宁可从质朴无华的平民子弟中,选择学习礼乐好的人才。这也可以说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先驱,你说呢?

  11.0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间,这里是不怀疑的意思。

  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

  孔子说:“孝顺呵,闵子骞。对于父母和兄弟称赞闵子骞的话,人们是从来没有疑义的。”

  闵子骞以孝著称。据记载,闵子骞兄弟二人,母亲死后,他父亲又续娶了一个。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对自己生的儿子和闵子骞兄弟二人厚此薄彼。有一天,闵子骞为父亲驾车,缰绳脱手而出,父亲一摸他的手才知道,闵子骞衣服穿少了。父亲又去摸继母两个儿子的手,发现他们的手都很暖和。父亲一气之下,决定把继母休了。闵子骞则劝父亲说:“母亲在,只有一个儿子受冷;母亲不在,就会四个儿子都冷了。”就这样,闵子骞在父亲面前挽留住了继母。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人们称赞闵子骞是:“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短短十个字,包含了闵子骞对继母的宽容,对昆弟的仁爱,也让父亲避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继母也为此感动,从此以后对四个儿子一视同仁,家庭生活得以和谐,其乐融融。所以孔子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0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就是《公冶长第五》中的南宫适。

  三复,就是多次反复的意思。此处是反复诵读的意思。

  白圭,是指《诗经.大雅》中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南容喜欢反复诵读《诗经.大雅》中有关白圭的诗句,孔子便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做了妻子。

  《诗经.大雅》中有两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说的是:如果白玉上有瑕疵,还可以磨去;而人说错了话,便没有办法补救了。南容喜欢反复诵读这两句,显然是经常在告诫自己要慎言。孔子从中看出,南容是一个严谨负责的人,也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所以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做了妻子。慧眼识英雄,孔子的眼光确实是很准确的。南容就是按照这样的准则为人处事,真正做到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11.12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伺侧,事奉于孔子的身边。

  唁唁,读YIN,第二声,和颜悦色貌。

  行行,读HANG,第四声,刚强貌。

  侃侃,善言健谈的样子。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和颜悦色的样子;子路则显得刚强勇武;而冉有和子贡,看上去善言健谈的样子。孔子很高兴,又若有所思地说:“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很难善终吧!”

  是呵,闵子骞和颜悦色,说话慢条斯理;冉有和子贡平时温和快乐,善言健谈。看到这些,孔子当然很高兴。唯有子路,性格刚强勇武,说话直率简单,孔子担心他走上官场定会吃亏,甚至难以善终。果然不出所料,孔子的话被不幸言中。据记载,在卫国内乱时,子路被杀身亡。当时,孔子听说卫国内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子路会怎么样?尽管他嘴上喃喃地说:“子路会回来的,子路会回来的。”其实,孔子心里正是在担心子路能否平安地回来?结果消息传来,子路已经被杀了。

  孔子的预言为何这样准呢?因为这三个学生,其实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相比较而言,前两种性格的学生易于与人和睦相处,当然容易被别人接受。后一种性格,简单直率,难免与人发生争执。所以孔子担心:像这种性格的人,“恐怕很难善终吧!”孔子的这种预言,对我们今天修炼怎样的性格特征,又有何种启发呢?值得我们深思。

  11.17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柴,即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小孔子30岁。

  鲁,《说文》的解释是:“鲁,钝词也。”鲁钝,迟钝的意思。

  辟,《马注》的解释是:“邪僻文过。”《集注》的解释是:“便辟,谓习于容止,少诚实也。”

  喭,意思同谚。《郑注》的解释是:“失于畔喭。”王弼的解释则是:“喭,刚猛也。”

  孔子的四个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说高柴的愚笨和子路的鲁莽,有一个典型的故事。公元前480年,卫国太子把大夫孔悝扣押起来,*他一起发动政变。当时,高柴和子路均是孔悝的家臣,也处于危险之境。当高柴逃到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有人告诉他:“城墙西边有一个洞,你从那儿钻出去,就安全了。”高柴却说:“君子不能钻洞,”因而差一点被抓住,后来被同学们耻笑为愚不可及。而同为家臣的子路,比高柴更离奇,他不仅不撤退,反而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只身闯回去救主人,结果被杀,完全应验了孔子的担心:子路鲁莽从事,恐怕难以善终。

  以上四位门人的天资秉性各异,并不妨碍他们投奔于孔子的门下,一起学习圣人之道。特别是曾参,虽然生性比较迟钝,但是他一生勤勉好学,为人又宽厚,终于成为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之一。后人把孔子、颜回和曾参列为儒家“三圣”。由此可见,人的成功,主要不是取决于天资,而是取决于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你同意吗?

  楚汉相争,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成败。

  当时,项羽打到咸阳,韩生建言:“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沃,可都以霸。”项羽则回答:“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没有采纳定都咸阳的建言。

  刘邦大定天下后,曾想定都洛阳。齐人娄敬问:“你是否想效仿周朝?”刘邦说是啊。娄敬说:“周经过十几世积德,才定都洛阳。你是靠武力打出来的,现战后满目疮痍,你怎么效仿?不如定都关中。”经过一番论争,张良也支持定都关中,刘邦便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打算。

  思考题1:

  你认为,性格对人的一生很重要吗?为什么?

  11.18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和仁德,应该是差不多了。可惜,他经常处于贫困、匮乏的境地。而端木赐(子贡)不接受天命的安排,自己去经商,他猜测行情倒是屡屡成功的。颜回的学问和人品,在孔子门生中名列第一。他不图荣华富贵,一心只读圣贤书,安贫乐道。然而,他的生活很清苦,孔子称他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端木赐(子贡)天资聪颖,具有外交天才,本可以在官场大显身手,但是他不接受天命的安排,弃政经商。在商场,端木赐凭借他的才能“亿则屡中”,最终成为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大富豪之一,受到各国诸侯的礼遇。孔子死后,端木赐出资厚葬老师,并为其守墓6年。

  同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一个安贫乐道,一个弃政经商;一个在学问和道德方面修成正果,一个在商场上成为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赞赏哪一种呢?或者说,对社会发展来说,两者都是需要的。

  思考题2:

  一个安贫乐道,一个弃政经商;一个在学问和道德方面修成正果,一个在商场上成为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为什么?

  11.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孔子说,我就是年纪比你们长一点,对此你们不要拘束。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呵”。如果现在有人要了解你们,你们又打算做什么呢?

  子路轻率地回答:“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困扰,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之内,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且懂得道义。”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转而问:“冉有,你怎么样呢?”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之内,就可以让百姓富足。至于礼乐之事,只能等君子贤人来做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又怎么样呢?”公西华回答:“我没有能力治国,但是我愿意学习。比如说,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上礼服,做一个小司仪。”

  最后,孔子问曾皙,“你怎么打算呢?”曾皙正在弹瑟,已接近尾声,听到孔子的问话,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那有何妨呢?都是谈自己的志向么!”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我会着春装,与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孩子一起,到沂河边沐浴,登舞雩台临风,然后高歌而归。”孔子当场感叹道:“我赞同曾皙的想法。”

  子路、冉有、公西华离开后,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孔子:“刚才三位同学的话,你怎么看呢?”孔子说:“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问:“那您为何要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制,而他说话一点礼让精神都没有,所以我笑他。”曾皙问:“那冉求谈的不是治理国家的大事吗?”孔子答:“怎么能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那公西华谈的不是国家的大事吗?”孔子答:“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怎么能说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华说愿意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上述这段谈话,充分展示了四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又生动地体现了孔子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鉴于孔子讥笑子路说话不谦虚,后来冉求和公西华的发言,一个比一个谦虚,所以孔子未加任何评论。最后,当曾皙潇洒地表示,愿意与众人一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引起了孔子的共鸣。在此,孔子是欣赏曾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自由心境。是呵,人生的最高目标应该是追求健康和快乐,还有什么比曾皙描述的意境更让人产生共鸣呢?

  思考题3

  ?孔子师徒的谈话,对于你的人生追求有什么启示?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534.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