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第五篇评论2

第五篇评论2


  5-2关于仁德

  1、国商1班沈燕孔子在对自己学生是否有仁德这一问题上处理的非常谨慎,看得出来,孔子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学者。当遇到这问题时,他是避而不谈的,因为他知道,一个人仁德的好与坏不是靠别人说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如果他自己的学生仁德都很高尚,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若没有达到一定境界,那则需不断改进和磨练而取得更高尚的仁德情*。所以,别人在问他自己学生是否有仁德的时候,他无法作答,关键就是在他学生的仁德,不是靠说,而是靠做的。

  2、国商二班潘远帆因为孔子有辩证和理性的思维,听其言而观其行。但这都只是短暂和表面的。通过观察弟子而妄自下达定义不符合孔子的理念。而是长期的观察和判断,毕竟弟子的仁德也是会随着发展而改变,也许原先不成熟的思想会更加成熟。一次定义就决定一个人的性质有可能会以偏概全。所以孔子不会做肯定的回答,往往回答是自己最初的判断而非最终定义。

  3、国商1,曹蓓:众所周知,孔子的门生有相当的一部人是非常有才华的,例如颜回,子路,子贡等。而且他们的才华也被世人肯定,也深受孔子的器重,然而如此优秀的他们怎么会得不到孔子对他们仁德的肯定呢?仁德二字,其实不仅仅是两个字而已,它所包含的是一个君子也许也不可能时时做的面面俱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很有才华,被大家肯定,我们也可以很有品德,被大家所赞扬,但我们唯一不可以判定的就是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仁德不像才华,它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仁爱之心的存在与否也许只有自己最清楚,它是一种人心所向。孔子对他弟子可以说是很了解了,尤其是出色的弟子,然而孔子也不敢随便判断他们是否具有仁德,是因为这没有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证明的方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是否具有仁德之心,我想时间一定能证明一切。

  4、国贸班刘晓欢现代化的生活速度越来越快了,我也很少停下自己的脚步去思考和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了。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了一个答案,我并没有急于表白什么,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我都没有做过,总是不急的做着事情,偶尔招惹他人生气或者觉得自己最近讲话过分了,才回想一下自己最近的状况是怎么一回事。我试过一次,让比较熟悉我的同学评价我一下,这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多听听他人的评价和建议,自己会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也能及时的改正错误。

  5、国贸班施栋毅:孔子认为仁德是没有界限,人无完人就算是自己也不一定是对弟子有过一个完整的仁德的师教。对自己也是一种严格的规范,是一种谦虚的态度。

  我认为一定要学习孔子的这一态度: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还要有对他人谦虚的态度,这正是孔子仁德的深刻道理。

  6、国贸冯钟灵:知子莫若父,作为师傅孔子对自己的弟子几乎是了如指掌的,每个弟子擅长的技能,适合从事的职业他都能分析出来。但别人问到这些弟子的品德与内心时,孔子往往是沉默于结论的。这种谨慎的发言态度以及另一种意义上的对弟子的鞭挞都是不愧为文圣的作风的。可惜作为后代的我们并没有中从中得到启示:对道德的修养与学术的素养是同样重要的。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并没有注重自己礼仪方面的教养。而这些盲点缺是一些企业莫须有的一项考核标准,学了一身知识,最后被一张废纸片改变一生的故事恐怕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了。

  7、国商1班王春凯为什么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是否有仁德不能做肯定的回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与仁德的人相处才是美好的,选择住处而没有仁德之人,怎能获得智慧呢?”意思是要以仁为邻,择仁而居。仁德是一种品德,使人内在的修养。是需要长时间的体会和感悟,他并不是否定弟子们的仁德,孔子不做肯定回答因为他认为他的弟子对仁德的体会还未到家,还需时日。仁德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磨练,也体现出孔子的谦逊。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41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