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论语》通读 > 第二篇评论5

第二篇评论5


  2-5如何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商1班梅洁:我认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人在面对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一定要摆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弄虚作假,学习也是一样,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虚心向人请教。我们现代大学生也要有这样的思想,在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就要虚心的问同学,问老师。知道就时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学习就是一种态度,要我们去自己认真的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去感受他的魅力。

  国商1班沈燕:以前学习《论语》,老师总喜欢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这样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知道装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也。一直以来都觉得这句话怪怪的,但后来经过慢慢的学习,才发现这句话并不是那么回事,中间所蕴含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远非知道这二字所能解释。

  台湾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讲《易经》时,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根据别人的认知程度来说话,来表现自己的认知,而不能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来要求别人达到与你一样的水平,否则就会人与人之间很难沟通。我觉得他解释的十分合理,也很赞同,我们可以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理解为——人要清楚的了解自己以及所要面对交谈的人的认知程度,并且根据自己以及对方的认知程度来进行合理的交谈,不说出超出对方认知程度之外的话,也不做出超出对方认知程度以外的事,对于超出自己认知程度的话或事情时,都不要轻易的不相信或者是与对方进行争论。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知,才是真正的明事理,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啊。

  对于自己认知程度以外的事物,最好保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否则很多时候不仅会让人怡笑大方,更会让人觉得你很无知。因为对于一大部分人都无法认知的东西,真正认知的人也不愿意和你解释太多,一方面是会觉得说了你也不会相信,另一方面也会觉得对你说是在对牛弹琴,没有任何意义。

  套用一句话:”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人与事“,淡定、从容,我想这就是孔子的智慧,这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了吧。

  国商2班唐志凯:如何理解知,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国商1班骆虹:我以为,本句蕴藏着无限深刻的道理,不禁再次感叹到孔子的伟大与才干。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各个方面都精通的天才,但却有在各个方面都“略懂一二”的全才,他们就是所谓的智者。你会发现,他们不会轻易地对某件事物表示自己个人的看法,因为他们是谨慎的,是智慧的。就如老师所说,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对其有太多太多的看法与观点,深刻的了解了此事物之后,总结出的道理是一时之间说不明道不白的,所以,不知为不知,是坦然;知之为不知,是谨慎,其代表的,都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做人,就该如此谨慎、谦虚、明智。

  国贸班芦佳晨: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句话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但是做起来非常的不容易。如今社会有很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装作有满腹经纶的样子,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实际上肚子里还是没有什么货水的。不知道的东西你如果装作知道的话,那么遇到这类的知识你就不会去了解,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白纸一张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你对于某一方面不了解的话,那么你就会去往这方面学习。你就能学习更多的知道。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每日浑浑噩噩的,美其名曰为:镀金。但是这样你根本就不会学习到什么知识的,这样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我国古代的儒学的创始人孔子说的,乍看之下十分的简单。但是若是仔细揣摩,缓缓斟酌下来,一直到几百年之后的今日,仍旧是另现在的人受用无穷的。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知识,不能自己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虽然短时间内还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积月累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知识学会了就等于是你自己的了,坚持这样的思想,那么那的些知识会让你以后的日子里受用无穷的。

  国贸班施栋毅:做学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做学问。这就是学者应有的谦虚与诚实,这就是学问应有的状态。

  只是应该是私有的,只有自己知道才是知识而书上的知识,只是一种学习知识的一种渠道。孔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把学问把自己的体会与学问融汇贯通,这样才能够把知识牢牢地记住并且应用。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如何去做学问,才能够去运用这些知识。孔子把这些告诉我们是为了后人做学问少走一些弯路多问些不懂得知识,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国商2班周晓勇: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我是这样理解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清楚了我知道什么,我不了解什么,通过学习,把不知道的知识掌握了,才是真正的知道。总而言之此句说明人生在世对于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如果都采用不懂那就算了吧或者不懂装懂的态度,是不明智的,是自欺欺人的做法,那不懂的事还是不懂,人生永远不会有进步……

  国商2班费盖男:本句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国商2班黄诚洋:如果在和其他人讨论一件你并不熟知的话题,还要摆出一副行家的派头。遇见一个同样不懂的人还好,若是不巧遇见一专家,那就露怯了。被人当场揭穿,失尽了脸面。不过有些人是意识不到的,振振有辞地讲述着连他自己都不甚了解的话。也许连他们自己都被自己糊弄过去了,只晓得一点皮毛便以为自己真的成了行家,其实不过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已,早已被别人在暗中笑掉大牙。待到某个偶然,得知真正的事实,才责怪自己的无知与愚蠢。遇见不懂装懂的人,一般也就随他去了,姑且让他沉醉在自我塑造的满足感中,毕竟谁都希望在他人面前显得有学识,有见解,对错本就是相对而言的,只要不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让人家认为自己是对的,平添了几分自信,又何伤大雅呢?不过在展示自我才学之前,还是要多学习一下,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要谨言慎行,才不至于被人耻笑。

  国际贸易吴婷玉:学习学问需要求真精神,当遇上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不应该寻找借口,不懂装懂;而当遇到自己懂得的问题理当坦诚布公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果为了一些虚名自欺欺人,那么他一定是愚者,因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让自己失去增长见识的机会的,所以孔子说,实事求是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国际贸易女刘晓欢:这句话有不同解释,我理解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慧呀。"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诚实,要有自己的人生态度。

  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掩盖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有了不足和缺点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需要去努力奋斗,努力去获取新知识,这样自己的知识才会渊博,才是真正的知道。如果你不懂装懂,那你永远都不会进步,有疑必问,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知识是私有的,你获得后不会被他人拿走的。诚实的对待自己,不要欺骗自己和他人,一时的荣耀并不是你的终点,不要为了满足一时之需而弄虚作假。

  国际贸易实务、倪晓骏:如今社会有很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装作有才的样子,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实际上肚子里还是没有什么才学。不知道的东西你如果装作知道的话,那么遇到这类的知识你就不会去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句话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但是做起来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白纸一张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你对于某一方面不了解的话,你会去往这方面学习的话。你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每日浑浑噩噩的。这样你根本就不会学习到什么知识的,这样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我国古代的儒学的创始人孔子说的,乍看之下十分的简单。但是若是仔细揣摩,一直到几百年之后的今日,仍旧是让现在的人受用无穷的。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知识,不能自己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虽然短时间内还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积月累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知识学会了就等于是你自己的了,坚持这样的思想,那么那些你学到的知识会让你以后的日子里受用无穷的。

  国商1班周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在其中所领悟生活中的智慧是:虽然是真理也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认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用俗话说就是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国贸班芦佳晨: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句话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但是做起来非常的不容易。如今社会有很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装作有满腹经纶的样子,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实际上肚子里还是没有什么货水的。不知道的东西你如果装作知道的话,那么遇到这类的知识你就不会去了解,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白纸一张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你对于某一方面不了解的话,那么你就会去往这方面学习。你就能学习更多的知道。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每日浑浑噩噩的,美其名曰为:镀金。但是这样你根本就不会学习到什么知识的,这样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我国古代的儒学的创始人孔子说的,乍看之下十分的简单。但是若是仔细揣摩,缓缓斟酌下来,一直到几百年之后的今日,仍旧是另现在的人受用无穷的。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知识,不能自己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虽然短时间内还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积月累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知识学会了就等于是你自己的了,坚持这样的思想,那么那的些知识会让你以后的日子里受用无穷的。

  国商2陈颂: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却不在少数,而这种心理和思想就大大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同学们的才能和努力,使同学们的骄傲自满心理潜滋暗长,因而就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泰戈尔为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像:“青烟对天空夸口,灰烬对大地夸口,都以为它们是火的兄弟。"蒙田则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藐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采,不露锋芒。”

  国商2徐昊:这句话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国商2班沈怡宁: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看上去很容易,可实际上确很难。比如说一个人明明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别人问他,可是他因为私欲不肯告诉对方,假装不知道。再比如说一个人明明不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可是别人来问他的时候,他却装作很懂的样子,来迷惑对方。这些行为都不是一个坦荡的人该有的行为,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必装样子,弄得自己很辛苦,如果你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应该慷慨的告诉别人,和别人一起分享你的才智。这才应该是睿智的人应有的做法。而碰到你不会的问题,你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用不懂装懂,把错误的或不确定的答案告诉别人,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国贸1班张艳玘:不知什么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做事是先说后坐还是先做后说。是不是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有的时候我们忽然有什么想法,这样我们就想把它实行下去,并且我们也想让我们的朋友知道,让大家一起注意。但是往往我们却不经意间终止了。留下的最大的遗憾也许就死我们自己。

  有的时候我们想给对方一个惊喜,于是先做了,然后再告诉他,但是这样的结果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对方感动不已,另一个就是好心办坏事,结果却是与我们想的大相径庭。

  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有的时候却令我们很是矛盾,因为不论是那种其实我们都想说出来。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这真实一个问题。

  或许有另一种结论吧。为自己而干就先说,有督促只用。为别人而为,就先做而后说,毕竟我们预期的是惊喜!

  不过,万事适可而止,不可太过,毕竟过犹不及!

  国商1班方洁: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智慧。在这个世在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会不懂装懂,明明这个问题是不明白,不懂得,但人前却表现的很明白,其实这才是愚笨。当然,这个问题他也就永白远弄不明白。人就是应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及时请教他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明白答案。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就要积极发挥这种精神,才会令我学到很多的知识与文化,当然在做人方面,就更应如此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因为虚荣或者不好意思就假装知道,那只会显得无知。

  国贸班陈蕾: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汉书》中的“张释之传”,有一事记载:汉文帝视察圈养野兽的上林苑,问上林尉苑里野兽的数量,十余问,尉不能尽答。文帝颇不满,以为此尉无能,打算撤其职而任用他手下对答如流的“啬夫”。事情后经张释之的一番劝说而作罢。

  上林尉不能尽答皇帝的询问,当然可说是“官僚主义”,未尽职守。但他不妄答,不吹牛,仍有其可取处。这使我想起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问题。先哲孔子曾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又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可谓“知”。

  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重现实与人事的。比如,对于神鬼幽明之事他不知,所以他“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尚且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又如何能去从事神怪之事?孔子于神怪之事付之阙如,避而不谈,意味着既不肯定其有,也不肯定其无。

  大智慧如孔子,尚且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学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策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其学识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与丁肇中“三问三不知”相似的还有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的表现,他演唱时刚到*之际,却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都停了下来。帕瓦罗蒂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了,请求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表演机会。在一阵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认自己忘了词。相信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坏了而丝毫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帕瓦罗蒂微微一笑:“如果还有下次,我同样会认错。因为事实早晚会被人知道,那对我的声誉影响会更大。

  与丁先生相反的是,一些人尤其是个别官员,在很多问题面前往往表现了“万事通”、“博学家”的“风采”,下基层、搞调研在情况不明、事情未弄清的时候就发指示、提要求、做决定,流露出一种“傲视万众”、“唯我正确”的态度。殊不知,一些指示、要求、决定有时与基层的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离题万里,基层照此做下去,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治学之要,行政之本,就在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充当“先知先觉”,更不要自认为能“升”而知之,认为自己一旦当了领导就对什么问题都有发言权。这是做学问做官乃至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时下有些“专家”、“学者”,总喜欢对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发言,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结果是“专家意见”并不“专业”,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些“专家”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在减弱。与此相对照,让人更觉得作为学术大师的丁肇中“三问三不知”,对于学人来说十分可贵,令人警醒。这种坦然与诚实,不仅是科学家、艺术家和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都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来的,与官位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个别官员之所以“升而知之”、“官升知识长”、“官大本领强”,其实是官僚主义在作怪,并错误地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其“水平”、“能力”和“高明之处”,才不至于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而且自己确实“高”。这些官员“升而知之”的做法令老百姓倒胃口、反感“事小”,给人民、国家带来损失“事大”!谨防“升而知之”,才能使个别官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才能注意学习、加强学习,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践“三个代表”,更好地为人民、国家作贡献。否则,总认为“升而知之”,就会堵塞其提高、前进的道路,最终贻害无穷。

  国贸班孙瑞:我认为孔子这句话告诉我,做人要诚实,要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而对于自己做错的地方要敢于面对和及时的改正,不要骄傲与自满。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以能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随时出现,而当面对困难时,无论多么能干,聪明的人,总会有一方面难倒自己的。真所谓"不遇难,不会真正的成长"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优点。而如果在与别人交流讨论中,可以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虚心的学习别人的优点,那样不仅仅使得自己素质与修养得到提高,也从而帮助到了别人。学习中,我们要保持谦虚,要多向别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这样我们在学习中才能取得进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国贸班王计尧:从字面义上来说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引申义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糊弄别人,也不要糊弄自己,不要隐藏自己的无知,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不要浮夸,不要逞强,脚踏实地,才能学到真才实学。面对自己的疑问,要勇于发问,不要不懂装懂,要坦诚如一,诚实,这样才会进步。说实话,不耻下问,实事求是,虚心上进,这些都是孔子告诉我们完善自己的态度。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大智慧,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无知,并勇于承认,这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作为学生,有不会的问题,要敢于请教同学,请教可以为你解答的人。这是不耻下问。作为专家学者,他们肯定也会有很多疑问,这时,他们能够做到不耻下问,这是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品质。所以,对于所有人,我们要敢于承认“不知道”,更要大胆的说出“不知道”。

  09国商1班刘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种情况,就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懂。或者直接就是装懂。这在孔子看来是不明智的。因为了解就是了解,不了解就是不了解,实践将检验*切。况且书到用时方恨少,何必要到发生类似因为不懂*角函数而被对方炮兵团消灭的悲剧呢?在有生之年,须当脚踏实地,致力于学。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尚且不耻下问,我们何必在乎所谓的面子呢?不知道不可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才可怕,明知道自己不知道却假装自己知道才最可悲,我们不能做可悲之人,应当明智*点。做人与为学也是*般道理,理应脚踏实地。最后,请教老师*个问题,老师授课中提到科举制度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而据我理解,开科取士是在隋朝由隋文帝,隋炀帝首倡,后由唐宋等朝继承发扬。

  国贸班任利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无论对任何事物都要谦虚、诚恳、老实。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我们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实事求是,这些历来是我党倡导的一贯作风。在古老的中国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奋起直追,才能独领历史风骚,否则我们若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那只能被后人贻笑大方,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国商2班何森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不能不懂装懂去误导别人。对于自己不懂得东西,我们应该虚心的去请教别人。这让我知道,以后不懂得东西要多去问,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而失去学习的机会。

  国商2班汤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我们一句很早好知道的一句话。这是一种智慧。知道就是知道。甘心愿意去帮助别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会为了面子或者其他而去欺骗别人。这是一种智慧,一种自知,一种不卑不亢的心态。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事实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孔子做到了,所以他成为了一代大家。

  国商2班谈家英: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知道和不知道的事,但有的人却喜欢不懂装懂,明明不知道的事,偏要说自己有多擅长,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生活中如果不懂装懂早晚都会被人拆穿的,而有时候由于自己的不懂而有可能会害了别人,所以做人就应该诚实。

  Deadathear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就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在《列子》中有则故事是讲:两个小孩在辩论是早上太阳离地球近,还是中午离地球近,他们就问孔子,但孔子说不知道。作为一个圣人,孔子没有因为自己不知道而装懂去回答那两个孩子的问题,而是坦然的说我不知道。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论语?为政》又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可谓“知”。

  大智慧如孔子,尚且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国商2班王安安孔子说出了一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懂装懂的话,到最后你的目光会越来越短浅,知识也只会越来越少。

  国商1班靳雨凤如果你是知道的,就要勇于表达和告诉别人自己知道什么,好让自己知道的东西能给人带来帮助;如果你是不知道的,就不要在心里和谈吐中装作知道,不然说错了话反而会造成对别人的不可估量的伤害!只有做到这样,才证明你是在明明白白问心无愧地生活,而不是活着但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活着但觉得一点都不快乐。

  09国商1班付磊孔子说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说我们懂了就是懂了,不要不懂装懂,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谈的态度,只需要好好听被人的讲解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人都是不是一开始什么都懂的,都知道,都是由不知,不懂经过学习,了解才到知道,懂。人要清楚的了解自己以及所面对的人的认知程度,并且根据自己以及对方的认知程度来进行合理的交流;不说超出对方认知程度之外的话,也不做超出对方认知程度之外的事,对于超出自己认知程度的话和事,都不要轻易的不相信或与对方争论,这才是真正的知,才是真正的明事理,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https://www.daowx.cc/bqge4915/3103409.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