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朕是摄政王的心尖宠 > 第一百二十章 众矢之的

第一百二十章 众矢之的


  说起汴梁城,首先会想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国宝级巨作《清明上河图》。这幅稀世珍宝所描绘的画面就是这繁华热闹的宋代都城汴梁,又称汴京。汴京和包拯的关系或许很多人还不怎么清楚,但要是说一下汴京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就都清楚了,那就是开封。

  开封府尹包大人,铁面无私,嫉恶如仇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过此刻的包拯才刚考了科举,做了监察御史一职,这开封府尹的位置还不是他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包拯在未考科举之前在汴京已经小有名气,原因是他在还在书院里就破了几个案子,受到了宰相王延龄的赏识,同时也被枢密使张德林看重。

  之前张予言不知道皇帝是谁,从先入汴京的两只队伍其中一只口中听得,这里是《三侠五义》世界,只不过在之前的时间点,有丛林的人进来捣乱过,所以到现在整个世界的走向会有所不同。

  《三侠五义》很多人都只是听过并没有看过,但是其中的故事早就拍成了影视剧让人耳熟能详了。最为出名的就是包拯包青天的故事。既然知道了主要人物,凭着一点点影视剧上看到的历史常识,张予言也就知道了,此时所谓的天圣年间,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仁宗年间。

  仁这一词,在儒家思想中可谓是最高评价了,所以历史上谥号带有仁字的皇帝少之又少,而其中宋仁宗是最有名的一个。宋仁宗统治期间,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武力都达到鼎盛,后人将这个时期称为“仁宗之治”,这是比唐朝“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更加繁盛的时代。这个时候的宋朝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

  不过目前离“仁宗之治”还有段距离。当前仁宗虽已成年,但朝上太后刘娥仍然垂帘听政,把握实权。朝中有两股势力暗自角逐,一股以宰相王延龄为首,身后是朝廷的大部分官员。而另一股势力则以枢密使张德林为首,麾下是镇守边关的将士。

  两股势力不仅相互竞争,还同时隐隐威胁到了朝堂之上的太后和皇上。

  这个时候的汴京,表面上平平静静,但其实暗地里就像一根绷紧了的弦,哪一方多用点力气,这根弦就会立刻断开,之后的发展如何谁也不能估计。

  包拯受到朝中最有权力的两位大人赏识,只要随便投入其中一位的门下,前途就不可限量,但包拯生来刚正不阿,坚决不参与党争之中,再加上对于刘娥不肯还政皇帝这件事素来不满。所以此刻是三方都看不顺眼包拯,奈何他真的有些本事,也不好无故不用,就给了包拯监察御史一职。这个职位,说他有大用嘛也确实,有权弹劾朝廷百官,说他无用嘛也是真的,弹劾归弹劾,决定权牢牢攒在太后刘娥的手中。而朝堂是王延龄的势力,太后动不得也不敢乱动。所以说到底只是个得罪人的虚职,这个职位给谁都烫手,不弹劾嘛属于不尽责,弹劾嘛又没什么用还得罪人,反正脸黑的包拯也不怕得罪人,干脆就让包拯接了这烫手的山芋。

  虽然没有看过《三侠五义》,但张予言印象没错的话,太后刘娥和仁宗皇帝的矛盾之始来源于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狸猫换太子》,这故事里面的主角太子,指的就是仁宗。还在真宗时期,仁宗生母李宸妃和当时还是刘妃的刘娥同时怀孕,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于是与宫中总管郭槐定计,在接生婆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刘妃命宫女勒死太子,宫女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再说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真宗再无子嗣,就将其皇弟八贤王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

  真宗驾崩之后,刘娥垂帘听政,怕事情败露,就让人偷偷处死李妃,太监心有不忍,偷偷把李妃送出宫去。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到这里只是进行了一半,下一半,就是包拯彻查了这尘封多年的案子,迎李妃进宫,同时让皇帝和刘娥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最终仁宗亲政,刘娥积怨成疾病死宫中。

  现在的包拯,不清楚有没有接触到这个案子,他包拯的名号,在这个世界可能尚未真正传开,但丛林来的人却知道,如果让包拯接手了这个案子,那么很大可能当年的秘史会被揭露开来。到时候朝堂之上必将乱作一团,太后和皇帝之间只有一人能继续成为当今天子。刘娥把国号定为天圣,拆字理解,想必有二人圣之意。如今皇帝已不年幼,这母子二人之间的斗争势必会发生,只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导火索。

  此时,狸猫换太子一案就是导火索,而包拯,就要做这点燃火线之人。

  刘娥一名女子能够执掌朝堂这么多年,没有受到百官挤兑,不仅仅是刘娥手段高明,更重要的是她枢密使张大人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当年刘娥进宫做妃,就是张德林举送的。皇帝还是太后当政,张德林自然是选择太后。而王延龄为首的百官,还是比较看重皇位正统的,所以更希望皇帝能够当政。

  丛林来的众人各有各的算盘,但不变的是都希望能闹出一番改天换地的大事来。所以先到这个世界的两只队伍,一队投在宰相王延龄门下,一队投在枢密使张德林门下,凭着本事也各自受到了二人的赏识,能够说得上一些话。

  张予言正是从投向张德林的那只队伍口中听到了他们要刺杀包拯,不让他掺和这场政斗的计划。包拯一死,狸猫换太子一案就算由其他人来查,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段时间,能让张德林早做准备。虽说太后刘娥倾向于张德林,但也不是完全会帮助张德林,毕竟已经是掌握实权的太后,帮助张德林谋位只会削减自己的权利。如果张德林能把狸猫换太子这件事攒在自己手里,让太后就范也未必不是没可能的事。到时候里应外合之下,王延龄也奈何不得。

  而王延龄那边,只是在太后和皇帝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会选择皇帝,如果有机会自己上位,他也不会放过。包拯查出案子让太后退位固然结果不错,但更好的结果是把这个把柄握在自己手里,逼太后就范。所以不管是王延龄还是张德林,都不希望这不会拐弯的包拯把事实直直地捅出来。


  (https://www.daowx.cc/bqge257564/180202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