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最终猎手 > 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

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


  几年后,郑国改革见了成效,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社会安定了,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熟于街道两侧也没有人乱摘。先前那些对子产恨之入骨的百姓,转而对子产改革极为拥护。批评性的言论听不到了,代之的是热烈的颂扬。在郑国乡校里,又有人唱歌道——

  我有子弟,全靠子产谆谆教育;

  我有田地,全靠子产鼓励种植。

  如果子产去世,还有哪个可以接替?

  子产既不畏惧改革困难,也不因改革胜利而骄傲。他对郑国商业依旧坚决维护。晋国中军将韩起托他低价购买郑国商人的一只玉环,但子产严格遵守郑国以前与商人订下的约定,拒绝了韩起请求。宁可得罪强大晋国的当权者,也不让本国商人利益受损害。当年晋国送给子产的铜甗、玉磬,也早被子产卖掉,所得用作郑国国库开支。郑国实现了长治久安,与四邻和睦相处,并让郑国民众安居乐业。

  公元前522年,郑国上卿子产病危,嘱托家人,他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死后埋葬到陉山之顶。子产病逝后,家人谨遵遗嘱,挖坑垒石埋葬。子产死讯传开,郑国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都哭得像孩子一般。

  在郑国千里之外,一个身高九尺、博学好礼、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同样大哭道:“他的仁爱,是古代先贤的遗风啊!”这个人就是孔子,其祖先是殷商后裔,宋国孔父嘉是孔子六世祖,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孔叔梁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孔叔梁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三岁的时候,孔叔梁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十五岁时,孔子志于学。二十岁时,孔子在鲁国做个管理仓库的小吏,第二年成为管理畜牧的小吏。孔子三十岁时,知识渊博的名声大起来,有些人想学做官的本领,便想拜他为老师,于是孔子就开办了一所学校。

  在鲁国一棵硕大的银杏树下,孔子坐在石凳上。他面前,是一张石桌,桌上摆放着一捆竹简。

  “夫子收门徒了!只要交上一串腊肉,就可以让你成为有学识的人……”一位黑衣小伙双手放在嘴边成喇叭状高喊。


  (https://www.daowx.cc/bqge253534/167139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