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最终猎手 > 前言

前言


  外国人常说,没去过长城与故宫,就等于没来过中国;有中国人说,如果不了解春秋战国历史,就不算真正的炎黄子孙。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成形于并且膨胀于历时五百五十年的春秋战国。

  翻翻我们的书本,一鼓作气、不自量力、老马识途、假道伐虢、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窃符救赵、毛遂自荐、唇亡齿寒、远交近攻、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这些脍炙人口的成语,都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有人说,中国三分之二的成语,出自春秋战国。虽然言过其实,但可以说,我们读历史,讲文化,如果不了解春秋战国,那么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春秋时代的特色,概括起来就两个字,一个是“乱”,一个是“霸”。周天子对天下失控,所以就会“乱”。正因为“乱”,所以需要“霸”来维持秩序。但正因为大家都想要“霸”,所以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诸侯旗。霸中有乱,乱中有霸,乱得精彩纷呈,霸得波澜壮阔。

  战国时代的特色,概括起来也是两件事,一个是“你争我战”,一个是“变法求贤”。从春秋到战国,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从几千、几万人到几万、几十万人。战得恢宏,争得惊人。黄河水,浪淘沙。当弱小诸侯被一个个淘汰时,有见识的诸侯国便开始革新变法,让弱变强,让小强到大强;便开始求贤用贤,让败转胜,让小胜到大胜。因为有“你争我战”,所以才有“变法求贤”;因为有“变法求贤”,所以胜利理所当然、失败也理所应该。因为有“你争我战”、“变法求贤”,所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些形成于春秋末和战国时的不同流派争芳斗艳、各显其能。到底何种观点最适宜?何种思想被推广?春秋战国的舞台一一检验。

  如何自立,如何求强?如何避祸,如何消灾?春秋战国时期有着许许多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对现在的人们处世、立业,仍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折射出的仁、义、信精神,闪烁出的礼、智、勇光芒,为万世称道,从某种角度说,更为今人所惭愧。

  正因为此,历经数年,撰写了长篇史实小说《春秋战国》。它以《左传》、《国语》、《史记》、《战国策》和当今考古发现为素材,并借鉴了《东周列国志》和一些民间传说情节,经反复查验、构思,创作、撰写而成。

  撰写长篇史实小说《春秋战国》的指导思想是:在尊重历史、交代清楚、注重内涵的基础上,方便今人阅读和理解。所以在人名处理上,按今人习惯,姓加名或氏加名,如“姬寤生”,而不是古书中出现的“寤生”。在人名处理上,还尊重今人熟悉的称呼,如姬寤生做了国君后,本小说改用“郑庄公”这个人物称谓。虽然“郑庄公”是其逝后谥号,但依照当今流行文法,使用“郑庄公”。不过在小说的人物对话中,郑庄公生前,不出现“郑庄公”,在其逝后才在人物对话中出现“郑庄公”。


  (https://www.daowx.cc/bqge253534/167098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