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体术之拳破九天 > 《爱德华日记》 1

《爱德华日记》 1


  《命运》来来回回都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忍不住写篇同人玩玩。第一次写“小说”,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好东西,权当是消遣好了,也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同人。我写了个《爱德华日记》,就算是来介绍一下当时的一些民生吧

  中文版序

  继当年马可•波罗回到欧洲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探险的热潮之后,如今欧洲与东方的中华帝国的往来日益频繁,却还没有一本关于中华帝国的书,不过在轩辕历4366年,法国人爱德华•霍克出版了一本《爱德华日记》,书中用日记体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在中华帝国生活的五年里自己眼中的中华帝国。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全面的介绍了中华帝国的情况,不过由于作者本人交游广阔,比如帝国科学院的院长玻意耳就与其是多年好友,所以他甚至能接触到一些比较上层的事情,因此在学者眼中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的。不过对广大的民众而言,这本书中最吸引他们的还是书中那个先进、富裕、自由的国度,书中提到了很多新奇的事务,一些都显得那么奇妙,因此本书甚至引发了新一轮的去东方的热潮。本书原文乃以法语写成,且当时轩辕历并未为欧洲人接受,书中记录日期用的是公元历,不过此次翻译成中文之后,已将其换算成对应的轩辕历了(译者注)。

  作者简介

  爱德华•霍克,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据称其家族与法国王室有一定联系。据作者本人讲,自从小时候偶然得到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后就深深的被哪个东方国度所吸引,一直希望能够到东方去看看。成年后的爱德华逐渐成为了一个出色的人文学者,同时他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曾经周游过欧洲各地,与很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过他最希望去的地方还是神秘的东方。4348年中华帝国的欧洲使团到达欧洲,给整个欧洲带来了轰动的时候,爱德华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前往过荷兰亲眼见到了东方使团。不过当时法国正处于动乱时期,使节团成员在穿越法国时并未多做停留,因此爱德华没能在在自家的家乡看到东方来客。后来使节团返回中华帝国的时候,爱德华也曾经想过随使节团一起去东方,不过使节团招募的多是技师、匠人、学者和科学家,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实在不能丢下家里的事情不管独自前往东方。后来到了4358年,法国社会稳定,处理好家中的事务之后,爱德华携其幼子阿尔冯斯踏上了前往中华帝国的道路。也许是宿命的牵引,他们前往东方的乘坐的正是一艘名为“马可•波罗”的商船。爱德华父子沿着当年访欧使节团回国时相同的航线,历时一年半才最终到达了中华帝国的首都南京。自从到达新加坡之后,就算是进入了中华帝国的国界,爱德华也开始写起了日记,因为他决定回国以后根据自己的见闻写出一本书来向欧洲人介绍现在的东方。事实上五年之后的4365年,爱德华收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后立刻动身返回了法国,后来根据自己的日记整理出版了这本《爱德华日记》。

  下面是从该书中摘录的一部分

  4360年7月15日星期x晴

  在海上航行了这么久,终于见到陆地了。这里被称为新加坡,据说是中华帝国直接管辖的最南端,进入新加坡就算是进入中华帝国的国境范围内了。船很快就要进港了,看得出船上的的人都很激动,毕竟谁在海上呆了这么久都是渴望脚踏实地的感觉的。由于船要在这里加补给,船会在这里停留一天,第二天早上出发前往中华帝国本土。我被告知在此期间都可以下船活动,不过晚上最好早点回船上来,免得错过上船的时间。

  得知可以下船自由活动,我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带着阿尔一起下船了。下船之后,首先我听从了船员的建议,到香江银行设在此处的分行把身上携带的金币兑换成了中国帝国发行的铜钱和银币。看着手上精美的银币,我想,中华帝国,我来了!

  这里的人很多,也很杂。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这里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我看到了不少欧洲人甚至是黑皮肤的非洲人,当然最多的还是黄皮肤的东方人。穿过港口,我们慢慢的走进了城市里。街道两边尽是不同风格的建筑,虽然混乱,却又有一种奇怪的和谐。街道两边有很多餐馆、酒吧、杂货店,很多水手三五成群的混迹其中。街上还有很多小贩向行人兜售自己的商品。我也曾听说在中华帝国的本土内陆,像我们这样的欧洲人总会引起众人围观,不过显然,在这里是没有这种烦恼的。

  我和阿尔走马观花,不知不觉已到了吃饭的时间。我是无所谓吃什么,当年走南闯北的时候什么没吃过,不过不知阿尔习不习惯这里的东西。不过不习惯也没办法,以后看样子很难吃到法国菜了。不过随后我们竟然发现了一家欧洲餐馆,厨师的手艺很地道,我们都吃的很高兴。

  天色渐渐暗了,可是我发现这里的人们似乎没有去休息的意图,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路两边的柱子上挂着点亮了的油灯,照得街道如同白昼。不过我们逛了一天很累了,于是我便带着阿尔回船上了。伴着舷窗外的喧闹声,我度过了在中华帝国的第一个夜晚。

  4360年7月28日星期x多云转晴

  自从离开新加坡之后,我们又连续在海上航行了十几天,途中在香港稍作了停留,然后又继续向着东北方向前进了。我听船上的水手说,明天就可以到达广州了,据说那里是中华女皇起家的地方,也是中华帝国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虽然我在荷兰不止一次看到过中华女皇的画像,不过要是能够亲眼见到这位传奇女皇的话,那将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对了,到了广州也应该通知一下玻意耳我快到了,免得到了南京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说起来自从他跟随中华帝国的欧洲使团到了东方,我们已经将近十年没有见过了,不知道他变成什么样子了。以前曾听说他在中华帝国的科学院工作,还被中华女皇册封为了什么大学士,应该过得很不错吧。

  4360年7月29日星期x晴

  今天天气很好,我乘坐的船很快就顺利进港了。因为我们这艘船是商船,与广州这里有着不少的商业来往,所以我们的在这里停留一个星期左右。我自己这一次也带了不少货物,毕竟要在这里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得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不过今天我不打算理会这些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赶快把消息传递给玻意耳,请他帮忙准备一下,虽说我在从欧洲出发前就托人给他带过信,不过如今过了一年半了,也不知道他收到没收到。

  听说在这里有一种叫做邮局的机构,只要付一定的钱就可以帮你把信件包裹送到你的目的地去,很方便。当然,传递的速度有快有慢,价钱自然也是不同的。我只是要告诉玻意耳我到南京的准确时间,所以我只是在邮局提供统一的信签纸上写好了留言并装进信封。在寄信的时候我发现只要在信封上贴一种特殊的小纸片就行了,根据邮局的人说这叫邮票。邮票是国家统一印制的,有不同的,只要购买不同面额的邮票贴在信封上就可以寄信了。我看着手上印刷精美的邮票,心想不愧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度啊。最后除了寄信买了两张邮票之外我还多买了一套邮票,打算留作纪念。(附记:后来阿尔看了这些邮票十分喜欢,从我手中要走了,而且从此每到一处都求我给他买当地的特色邮票,到我们几年后返回法国时他已经收集了厚厚一本,他在法国办了个展览,并引起了不的轰动)

  4360年8月15日星期x晴转多云

  今天我们的船到达了吴淞港,也就是说从今天起我们将从大海转进内河了,我们的船会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直达中华帝国的首都。我一想到再过几天就要到达这次旅行的终点站南京,我的心情就无法平静下来。是的,我多年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早在来开广州之前我就把带来的货物处理掉了,收到的货款大部分存进了香江银行广州分行,只带了一些现金在身上,其余得到了南京再取就行了,这样的话,短时间里是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了。

  同时我再一次感到了中华帝国的人口之多,每到一个港口都可以看见拥挤的人群在港口上忙碌着,阿尔就曾经指着船下的人群问我,这个中华帝国的这么多,会不会比整个欧洲的人还多啊。我想,恐怕是的。

  4360年8月17日星期x晴

  终于到了,我暗自对自己说。不远处已经能望见那高大的城墙了,旁边的水手告诉我那就是南京城了。

  今天下午我收拾好了行李,等船慢慢的靠了岸,然后拉着阿尔下了船。站在港口上回望着马可•波罗号,和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我竟然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时有个中国人走过来问我是不是叫爱德华,令我惊奇的是他居然说的是法语。原来他是玻意耳派来接我的人,据他说玻意耳在科学院临时有事走不开,于是让他来接我。确定我就是爱德华之后他就引着我们往一辆马车走去,同时自我介绍他叫做吴辉。不过我却发现他似乎有意无意的与我们保持一定距离,随即我就释然了,自从在广州洗过一次澡后我就再没洗过澡了,到现在已十几天了,天有这么热,大概是有股味儿了吧。

  坐上了马车之后,我和吴随意的聊着,阿尔却睁大了眼睛看车外的景色。马车在干净平整的路上轻快的奔驰,据说这种路面是用一种叫水泥的材料铺成的,这样的路面马车跑起来十分平稳,而且下雨天也不会变成泥浆,刮风也不会扬尘,真是不错。

  我们的马车穿过闹市区之后继续前进,我发觉周围的环境安静了很多,吴告诉玻意耳让他接我们到玻意耳自己的住处,先暂时安顿在他家,然后再帮我们找住处,因为在南京买房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而玻意耳的家就再帝国科学院里,为了让科学家们能有比较好的环境进行研究,科学院建在了人相对较少的郊区。

  到了玻意耳家的时候发现主人已经在等着我们了。虽然多年不见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了,看他的样子生活是相当滋润的。接下去我们在他家洗了一个舒服的澡,然后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与玻意耳聊了一段时间后,我感到比较累,就去休息了。或许是因为劳累的缘故,总之,我在南京的第一个夜晚睡得很好。

  ;


  (https://www.daowx.cc/bqge243094/1716841.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