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王爷,放我一马 > 18.第18章

18.第18章


  一开始纪老尚书让纪老夫人带了纪凡来道歉的时候,纪老夫人还不解,不就是小孩子吵闹了两句吗,而且也不是吵的不可收拾,相反,自家孙子只不过对人家孩子有好感,要请人到家里来做客,多么热情大方又懂事啊。

  谁知尚书大人听了老夫人的真知灼见,转头就将她大骂了一顿,纪老夫人这才知道,自家懂事的乖孙将乐安长公主的儿子保平郡王当成了女孩子,非说看上人家了,还要进宫去找皇上,将保平郡王搬到家里来。

  也亏得尚书大人虽然平日里宠溺的孙儿无法,却也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

  这尧国上下,谁不知道皇上宠爱他这个妹妹的儿子,以前在鄞州便时不时遣了人去看望这位小殿下,金银珠宝不要钱似得往小殿下头顶上砸。乐安长公主前脚一去世,果然,皇上后脚就专门派了忠义王去亲自将小殿下迎回了京,还特意交由定王府暂时照管。不幸的是,忠义王却因此半路丧了命。

  若纪明泽真傻乎乎的跑进宫里去问皇上,皇上还不得一脚将他半截身子给踹进土里,让他去给忠义王作伴?

  想到这儿,纪老夫人又忍不住瞪了乖孙一眼。

  乖孙却是全不知其中厉害,若非被他爷爷骂了整整两天,他才不会来这里给人道歉呢。他就是认错了人又怎么了?不就是个小小的郡王么,还没根蒜苗高,又父母早亡,皇上再宠他,还能因为几句话杀了他不成?

  纪老夫人瞪他,他就恶狠狠的瞪阮清。

  哪知阮清看都不看他一眼,拥着杨太妃的胳膊撒娇,自顾自的说起了早上吃的一道菜。

  少年心里恨得牙痒,屁股下面更是像坐了砧板似得扭来扭去。

  杨太妃深知阮清是个嘴馋的,说到了吃,便是心领神会的叫丫鬟去将新作的几样点心端上来。点心上来,又招呼纪老夫人和纪凡一起用。

  纪老夫人也不愿再多提那桩子糟心的事,便笑呵呵的转移了话题,问杨太妃:“听说前段时间定王去了尤平,可是去巡视今年春耕的情况去了?”

  杨太妃略一抬眉。妇人们虽然平日里足不出户,但聚在一起的时候也都会借机替自己老爷打探些口风和动向,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往往比口风严谨的男人间的交际还要方便。苏辄去尤平巡察春耕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是个人都知道,纪老夫人明知故问,却是想套什么话?

  杨太妃不动声色的笑道:“孩子大了也不受管束了,做什么事也不会向我老婆子交代了,我素来也对朝堂上的事乏味,听着就有些头疼,老二也就很少拿这些事来烦我。前几日只让人来知会了我一声,说是要出趟门,却是做什么去了你不说我都还不知道呢。”

  纪老夫人连连称是:“这也是王爷孝顺,懂得体贴长辈。王爷年轻有为,早些年还是孩子的时候大才之名便传遍了整个尧国,连我家老爷都时常感慨佩服呢。”又道:“这不,前段日子,王爷还曾教导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写的一篇关于治理河道的文章被皇上大加赞许,道都是王爷教的好,说是研商之后便要试着实施。王爷这一次亲自前去视察春耕,说不准也是提前看看情况呢。”

  说到这里,纪老夫人话音略微一转,叹息道:“只是,南边始终不大安定,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要打起来了,这百姓种好了地也是落不得个安生呢······”

  杨太妃何等精明,听到这里也就明白了。纪老夫人这兜兜转转果然是给她家尚书大人套话来了。

  按照八年前尧国与鲁国签订的十年协议,离结束也就不到两年了。当年那一战,皇上曾派了忠义王前去监军,配合李威两人大大的胜了一仗,忠义王也因此在虎贲军中挂了职,后来因战事平息挂职也没什么实权皇上才没有着急收回。而忠义王意外离世,若是两年后鲁国再次来犯,皇上会不会再派出忠义王的弟弟,现任定王苏辄前去?

  苏辄与忠义王不同,忠义王敦厚老实,是地道的武夫。而苏辄少年天才,文武双全,心智和计谋都令人望而生畏,若是被他抓到了机会,皇上便是想再收回也难。

  皇上却在这个时候派了苏辄去南边视察,说是看春耕的情况,可看块地还用得着王爷出马?那么皇上是不是有意让苏辄去南边查探鲁国的动向,打算将来让他接手忠义王的差事?

  皇上此举实在是令很多人都猜测不透。

  尧国太平了这么多年,那些酒囊饭袋的官员们也闲散了多年,安逸是安逸了,可没有乱事怎么会有奇功?有进阶?这一场仗便是所有人都盯紧的一个机会,都想上去沾个身。尤其兵部以及和兵部千丝万缕的一些武将。

  但这些人总想着往上爬,却没想过一旦发生战争,边塞的数万万百姓怎么办?

  杨太妃嘴角抑制不住的冷冷一压,却被抬手举起的茶杯挡住了。慢慢喝了一口茶,方淡淡道:“皇上忧国忧民,素来重视农耕春种,百姓民生,虽不知后事如何,但当下还是要吃饭的。总不能因忌惮将来未知的祸事,便什么都不做等在家里吧?便当真不幸发生了战祸,那也是无可避免的,皇上英明自会想尽办法减少百姓的苦楚,让百姓少受些波及,却不是咱们这些妇人能操心置喙的事情。”

  纪老夫人心中一颤,垂下眼睛道:“太妃说的很是。我也只是想起了前些年战乱的日子,不免忧心才多说了两句。”

  杨太妃放下茶杯,轻轻的笑着:“我随口说说罢了,你也莫要多想。纪尚书身在兵部,边关的事最是通晓,若真有什么,他肯定也是第一个知道的。纪尚书尚且宽心无事,你又有什么可忧心的呢。”

  纪老夫人点头应是。

  气氛微有些沉凝。阮清却毫无所觉似得,吃的眉开眼笑。

  桂嬷嬷忍了半天终于忍不住站出半步,垂首低声道:“殿下本就胃弱,早饭又管不住嘴多吃了一些,这糕点好吃,您尝尝便可,吃多了可是要难受的。”

  杨太妃闻言,这才想起刚才忙着勾心斗角忘了身边贪嘴的小儿,赶紧抬手轻轻拍打了一下还要往盘子里摸的小手,笑嗔道:“你个小馋嘴,尽不知饱足,待会儿若是难受了可别来找我哭鼻子,倒是让桂嬷嬷给你熬一碗苦苦的消食汤,盯着你喝下去才好!”

  阮清顿时垮了小脸,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手里的栗子糕。这会儿倒真有些饱了,又被杨太妃的话提醒,应景得打了个轻嗝儿,惹得杨太妃掩口笑了起来,“你苏叔叔不在,我看你都胖了许多,是不是趁着你苏叔叔管不着你,尽偷懒了?最近可还有看书写字?”

  阮清瘪了瘪嘴,“我才没有偷懒,是苏叔叔临走的时候说让我这段日子休息的。”又摸了摸自己好像真的有点胖了的脸,义正言辞道:“恪哥哥说我身子太弱了,要多吃才能长力气,个子也会长的快。”

  杨太妃怔了怔,似乎才想起阮清口中的恪哥哥是那个威武大将军的儿子李恪,前几日曾跟他娘一起来拜访过。算起来李恪也有十二岁了,没想到竟然能和阮清玩到一处去。不由笑道:“李恪那孩子是个好的,性子纯真爽朗,我那日一见就觉得喜欢,你能跟他玩的好倒也是缘分。”

  “太妃也喜欢他么?”阮清与有荣焉的睁大眼睛,“我也很喜欢恪哥哥呢,人老实,对我也好,还经常给我讲故事。”还给我带好吃的好玩的,教我射箭。不过后面这些他是不敢当着桂嬷嬷的面说出来的,只抿了嘴笑。

  杨太妃一看他那愉悦狡黠的小眼神就忍不住乐了,逗趣道:“跟殿下比起来,李恪确实是个老实的,殿下可不要欺负他才好呢。”

  “怎么会!他都那么大人了,又不是傻子······”阮清心虚的转开眼睛。

  一屋子人都被阮清孩童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

  纪凡闷不吭声的坐在一边,盯着阮清纯澈生动的笑脸直咬牙。他是哪只眼睛瞎了竟以为那是个天真可爱的小丫头,明明是个狡猾可恶的小狐狸!这回在他手里吃了个大亏,是他大意了,下次一定要找机会讨回来!

  郡王?他才不怕呢!

  纪凡眼珠子转了转,上下划拉着阮清笑的花似的小脸,兀自琢磨了起来。

  纪老夫人朝阮清身侧看了一眼,微微思忖,笑着开口道:“这位嬷嬷我瞧着倒有些面善······”顿了顿道:“前些年我进宫拜见太后娘娘,似是在皇后身边见到过你,你······可是曾在皇后身边当值的?”

  杨太妃闻言也朝桂嬷嬷看去。她虽早年常出入皇宫,但自老定王退了之后便很少出门了,一直在府中修身养性,除非太后传召她也不再入宫,连皇后都没见过几次。后来太后去了寺庙礼佛,杨太妃也就再也没有进过宫。却不知桂嬷嬷竟曾在皇后身边待过,不是说桂嬷嬷原是乐安长公主在宫中的时候伺候的人吗?

  桂嬷嬷恭顺的低下头,不卑不亢道:“纪老夫人果然好眼力,竟还能留意到奴婢这种下等仆从,奴婢惶恐不胜。早些年奴婢确实是在宫里服侍乐安长公主的,长公主远嫁之后便去了皇后身边,大概就是那时纪老夫人见着了。后来长公主临产,皇后便让奴婢出了宫重新去服侍长公主了。”

  纪老夫人点了点头,叹声道:“皇后仁善温厚,待长公主也是极好的,大概也是想着有老人服侍着总是舒服些才叫了你过去,却是有心了。”也可见得皇上和皇后确实看重长公主和她这个儿子,纪老夫人心中默默补了一句。

  又寒暄了一番之后,纪老夫人便带着纪凡告辞了。

  阮清也跟着桂嬷嬷回了自己的院子。

  经过这么一出,桂嬷嬷才知道几天前阮清惹出的那一桩事,但她在杨太妃那里听得并不真切,只隐隐觉得没那么简单,回了院子便细细的追问阮清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阮清想想觉得没什么要紧的,便如实说了。

  桂嬷嬷却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暗暗责怪自己不够警惕。又是百般的叮嘱了阮清一通,甚至不放心,最后干脆严令阮清以后不得私自出门,免得再惹麻烦。

  阮清并不觉得这点小麻烦算麻烦,其实完全可以应付得了。心中甚是不满,“这次不过是个意外罢了,而且,有燕青和燕松在,还有恪哥哥看着,没人敢欺负我的。”

  以前他还对苏燕松的话不以为意,现在却是真正领教了。便是京中上到十五六下到三岁的小儿,见了李恪都如同小鸡见了老鹰一般。只要有李恪在,还真没有不开眼的敢往上撞。

  不这么说还好,桂嬷嬷听了立即沉下脸,道:“苏家两个小公子倒罢了,反是那个李恪,殿下以后也要少跟他来往,注意保持些距离,不要总是没形没状的往上扎堆凑!”


  (https://www.daowx.cc/bqge200249/106071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